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終于落下帷幕,除了搶家電、衣服、鞋子外,網上搶車成為今年雙十一一大亮點。易車、汽車之家、新浪汽車、天貓等汽車電商大戰參戰各方也相繼公布數據。誠然,數據不意味著一切,但至少反映了現階段的中國汽車電商,反映了各家較量的一局勝負。
誰多誰少?各家數據大揭曉
易車:11月11日當天全站實現訂單53萬個,是去年的5倍多。12日,著名汽車媒體公眾賬號“汽車經理人”披露了易車更為詳盡的數據,其表示,易車的53萬個訂單指的是全站的銷售線索量(不包括電話訂單),而當天易車兩大電商平臺惠買車和易車商城支付訂金的訂購量分別為2.6萬個和3.7萬個,累計訂購量6.3萬個。在成交量方面,僅易車•惠買車一個平臺當天就實現了1.58萬輛的成交。
汽車之家: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其當天實現3.7萬個訂購量,即支付定金的購車者和全款買車購車者的總和。其中,當天實現的成交量為2488輛,占總體訂購總量的6.7%左右。
新浪:第一次參加雙十一汽車電商大戰的新浪公布數據并非11月11日一天,而是持續一個多月的“雙11購車狂歡節”數據。從10月16日至11月11日,新浪購車節共計收獲220756張訂單。
天貓:天貓平臺共實現成交額571億,目前尚未公布汽車品類的具體成交額,僅有參與活動的部分商家公布了數據:如雪佛蘭11日當天共計銷售8606臺汽車,位居汽車類第一,北京汽車斬獲線上訂單2366臺等等。天貓具有吸引力的余額寶購車以及與新浪的合作帶來了大量點擊和用戶,可以預計汽車在天貓517億的總成交額中占比不會太少。
孰真孰假?引發媒體圍觀
數據真實性一直是電商圈的熱門話題,如今已從天貓、京東,蔓延到了汽車電商領域。對于數據是否摻水的爭論也引起廣泛關注。
對于易車的質疑主要來自1人購買1.4輛車,對此,易車總裁邵京寧表示,因為不少用戶都有可能在購車時針對不同類別產品或同類別產品但不同商家的下訂單(即為商家留下聯系方式),同一個客戶每一次下單都是真實有效的,均會被計為一筆訂單,這是行業數據統計的共識,所以這個數字很正常。
對于汽車之家的質疑主要來自全款購車數據:汽車之家官網微博信息顯示,從0點開搶至1點40,汽車之家的全款購車訂單總數即達到2000個,而當天隨后的22小時,該數字以龜速緩慢增加了488個,最終定格在2488。這種不合常理的數據分布引發了業內人士的質疑。“此次汽車之家的全款購車,傳播層面的訴求更強一些,實際意義并不大。”
如果“汽車經理人”披露的數據屬實,易車在這次汽車電商雙十一大戰中數據上是大幅領先其他網站的。汽車電商最終還是要看成交,從成交量來看,僅惠買車當天的成交量就達到1.58萬輛,這個數字是非常驚人的。繼去年易車在雙十一大戰中力拔頭籌之后,今年又成功衛冕,目前來看與它一直以來高舉常態化的大旗,并且在整車電商O2O實踐上的不斷探索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