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馬自達睿翼撞上比亞迪F3,結果會是怎樣?
畫面轉到今年9月23日,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一位購買馬自達睿翼才半年的李先生正駕駛著自己的愛車出行,當他行駛到一條并不十分寬闊的國道上時,為了躲閃右側車道前面突然竄出的行人,只好迅速往左打方向。不料由于車速過快,左側車道一輛正常行駛的比亞迪F3來不及減速避讓,車輛正面與睿翼的車頭結結實實來了個“親密接觸”。
“確實整個事故是我的責任,對方比亞迪F3車主無責任,交警也是這么判的。但是撞擊后的結果卻讓我想不通,很郁悶!”電話那頭的李先生向中國汽車質量網吐起了苦水。
原來,當時兩車的車速大約為60公里/小時,車輛相撞后,比亞迪F3的前氣囊與側氣囊立刻全部彈出,車主只是手臂擦傷并無大礙。反觀睿翼車主李先生,由于在撞擊瞬間,睿翼的氣囊無一彈出,導致他的傷勢比F3車主嚴重得多。李先生提供給中國汽車質量網的門診病例與診斷顯示,車禍在右邊頭部造成長約5厘米的豎形傷口,局部皮膚破損,傷口縫了8針。
車禍發生時,睿翼重梁當場被撞彎、發動機支架變形。事后,李先生將現場照片與拆檢照片發到廠家,想廠家就安全氣囊為什么沒有彈出給個說法。“但是一汽馬自達根本沒有搭理我,而且態度蠻橫,只說他們不會承擔任何責任,就再也沒有下文。”說到這,李先生很無奈:“其實我只是想要他們給我一個說法,并不是胡攪蠻纏。我就想知道為什么在這種雙方車輛幾乎頭對頭的撞擊下,比亞迪F3的氣囊立刻彈出,而睿翼車卻沒有?如果他們能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我也能接受。但如果證實確實是車輛的設計質量缺陷導致氣囊沒有彈出,那我一定要提出索賠。”
到此,記者也很疑惑,為何睿翼的氣囊相比F3要遲鈍這么多?就這個問題,記者在第一時間將李先生的投訴轉到了一汽馬自達廠家,而后續進展情況請繼續關注中國汽車質量網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