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車主維權竟遭捆綁 4S店暴行引發眾怒
2010-12-01 13:11 《中國質量萬里行》 張偉龍 劉暢
檢測
雙方終于都走到了正常的軌道上。
“我還真想看看豐田是怎么檢測的。”何蘊興說。隨后的兩天,“哥開了豐田車,差點成了傳說”等橫幅撤下。
10月11日,豐田中國的兩名技術人員張森、徐寧和廣汽豐田的夏金金趕到鄭州,準備對何蘊興的車子進行檢測。然而,何蘊興被告知,不允許有第三方在現場。“不允許有第三方在現場,怎么保證檢測的結果是公開、公正的。”何蘊興很是納悶,為了保留證據,他做出了一個決定:暗拍下全部檢測過程。
何蘊興說,在4S店的維修車間,徐寧向他表示,從機械原理來講,車子的制動系統是沒有問題的。
何蘊興和喬勇完全聽不懂這位夏姓技術人員講述的機械原理。“我們只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請出示一個書面報告,好嗎?”何蘊興說。
“檢查是可以,我們一直是結合實車進行檢查,我們會把檢查的結果進行說明,至于說書面的要求,卻是非常抱歉。”
何蘊興強調:“你們做出的任何結果我都是認同的,我只需要豐田公司給我出示一個能夠代表豐田公司的書面的結果。”
但徐寧堅持:“我們都是以實物為準的,書面的東西確實沒有辦法提供。”不過他表示,可以以4S店的名義,向何蘊興出具日常的入廠工單。
喬勇質疑:“工單是4S店維修車輛使用,而檢測結果只能由廠家提供,也只有廣汽豐田有資格出具,4S店只是豐田的銷售商,沒有這樣的資格。”
檢測當天,何蘊興和4S店的總經理、廠商代表不歡而散。
之后,何蘊興告知4S店的相關負責人,自己對檢測進行了全程拍攝。結果,很快何蘊興被通知可以拿到書面形式的檢測結果。
在此之前,廣汽豐田駿馳金水路店的客服部經理聶錦鴿曾告訴何蘊興,不允許第三方參與檢測過程。
10月23日,何蘊興如約見到了聶錦鴿,并拿到了書面的檢測報告。何蘊興向記者出示了這份《豐田漢蘭達車輛調查結果報告》,記者看到,這份報告的內容分為5個部分:1.調查概要;2.車輛明細;3.事故發生情況;4.車輛調查結果;5.總結。調查單位為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豐田汽車顧客服務中心、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時間為2010年10月22日。
報告的結論是:根據調查結果,未見車輛存在“踩了制動踏板,但制動失靈的異常情況”。
“沒有公章,沒有任何人簽字,這樣的一堆A4紙,我自己也能打印出來,又把我當小孩忽悠了。”何蘊興滿臉苦笑著說。
何蘊興說,他曾反問聶錦鴿,請問這張報告代表誰出具?誰對這張檢測報告負責?聶錦鴿的回應是,你提出的問題,我會向上級匯報。
“我只需要這份報告加蓋公章,相關的技術人員簽上自己的名字,然后附上相關檢測人員的資質證書,無論什么樣的結果我都接受,只要是這張具備法律效力。”何蘊興對記者表示,“現在這個事情已經不再是我個人的問題了,我有責任把事件的真相公之于眾。”
對于何蘊興的種種說法,10月23日下午,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前往廣汽豐田駿馳金水路店,試圖核實。4S店一男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客服部經理聶錦鴿正在開會,需要等待一會兒。
記者在4S店等候一個多小時之后, 4S店工作人員又告訴記者,聶經理去南陽出差了,當天回不到鄭州。
第二天下午,記者再次趕到4S店,內勤部工作人員吳付磊告訴記者聶經理當天休息。記者留下聯系方式,截止發稿之前,沒有得到4S店的回復電話。
律師看法
天津擊水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淑霞認為,要證明汽車的剎車存在質量問題有很大的難度。
她談到了兩點,其一,檢測汽車剎車的費用都是很高昂的,一般的檢測機構都要20萬左右的檢測費用。“這是一般的消費者無力承擔的,再者說,本來已經出了車禍,已經損失了人財。”劉淑霞說。
其二,檢測的結果不具備唯一性。“檢測結果可以出現三個結論:剎車沒有問題;剎車有問題;剎車問題查不清楚。”劉淑霞說。
更要害的問題是,中國的舉證責任制度不是很完善。“舉個例子,在中國,消費者需要拿出車子存在質量缺陷的證據,”劉淑霞說,“而在西方發達國家,只要出現了損害結果,豐田方面就要拿出車子沒有質量缺陷的證明。”
劉淑霞認為,消費者本來就是弱勢群體,如果再讓消費者舉證,就更加不公平了。“中國的舉證責任制度存在漏洞。”
記者了解到,就“剎車失靈”爭議,現實中很多消費者以此為由訴諸法院,但實際庭審過程中,因為“剎車失靈”很難鑒定,往往以其他事由,如氣囊不能打開等提出索賠。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22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北京明確個人機動車搖號申請編碼有效期3個月
- 2網曝一汽大眾年終獎27個月工資 普通員工8萬元
- 3河北法院人員被指用假訴訟助人在京違規購車
- 4江淮同悅車身門下裙邊鋼板腐爛
- 5寶馬奔馳兩車碰撞 寶馬乘客打死奔馳司機
- 6豐田車怒撞囂張擋路奧迪
- 7福克斯召回再添毛病 收油不減速剎車踩不住
- 8中石油陷“豪車門” 稱報告有誤因鍵盤上1和5
- 9小學生建議北京重組機動車限行尾號
- 10我國公車采購青睞豪華進口車 去年花費8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