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絡接入條件改善和人均收入提升,中國的網購得到了極為迅猛的發展,消費者對網絡購物的熱衷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瘋狂,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這種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心儀商品的感覺。2013年8月份,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報告預計今年中國網購人數將超過3.5億人,而網購總額將達1.7萬億,顯然,網購已經成為拉動消費重要渠道。
不過,如此大的交易量勢必帶來可觀的交易糾紛,這些糾紛包括商品質量、物流速度、售后服務等等多種問題,當然也包括開不開發票的問題。
網店商家有義務向消費者提供發票
從法律的角度上講,開發票應該不是問題。在2014年3月15日即將實施的新《消法》第二十二條中明確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發票等購貨憑證或者單據;消費者索要發票等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也就是說,無論消費者以哪種方式消費,網店商家給消費者提供發票都是最基本的義務。
那么,提供發票的義務網店商家們完成的怎么樣呢?
1、網上大型直營商城主動提供發票
網上大型直營商城如京東、蘇寧等獨立自營店,他們都屬于行業的領袖,一言一行代表著整個網購行業,對于網絡交易開發票這樣的義務,一般都完成的很好。甚至很大程度上他們也都是首批網絡發票的推進者與實驗者(京東蘇寧等均是網上電子發票的試點企業,早已實現網上開具電子發票)。
質量萬里行記者多方調查到的數據也表明,這些大型商城的自營店都能主動開具發票,有一句話可形容:你可以不要,我卻不能不開。
2、以淘寶、拍拍為首的C2C類網店不提供發票
淘寶C2C類的網店,大多數是個人所開,少量為企業。這類網店開通時最多只是按照網購平臺要求進行了實名認證,并沒有在工商部門注冊,也沒有稅務登記證,也就沒有開發票的資質。即便是那些少量進行過工商注冊的企業,拿得出發票,也會受限于商品價格(開發票意味著上稅,意味著商品利潤降低)等原因,不愿意開具發票。如果買家強烈要求開具發票,商家一般都會對商品提價以減少發票帶來的損失。所以絕大多數C2C類的網店,是不提供發票的。
以淘寶為主的C類店鋪不在工商部門注冊,不歸屬工商稅務部門監管,而國家關于網店監管方面法律存在空白,以至于淘寶C店不開發票成為一種“行規”,全國3.5億的網購消費者中大多數接受了這樣的“潛規則”。
3、以天貓商城、京東第三方商家為代表的中小型商城賣家“抵制”發票
以天貓商城、京東第三方商家為代表的商城賣家相比個人C店來說,入駐要求嚴格的多。工商注冊資料與相關資質一個不能少,其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企業,所以不論有沒有實體店,都屬于工商稅務部門監管的對象。而根據新《消法》,這些企業店鋪有義務為消費者提供發票。
為了展示帶頭遵紀守法的良好形象,天貓京東等平臺紛紛在自家官網上十分堅定的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在天貓官網的底部唯一兩條天貓保障里一條就是“提供發票”,而京東平臺的售后說明中關于發票的說明也是占了好幾屏,可見這些平臺對發票制度的重視。
不過義務歸義務,盡不盡卻在于平臺上的商家。雖然在網商平臺上開商城有利可圖,在資源獲取與利潤分配上相比個人店鋪也占盡優勢,可是相對而言,開店的成本卻也增加了不少。除了人工、廣告成本,還要向網商平臺繳納一筆不菲的保證金、服務費甚至傭金,這些無疑會大大增加店鋪運營成本。對于大的店鋪,為了維護自己的品牌形象,開具發票不得不為,大部分的中小型店鋪很明顯會對開發票這樣的義務“選擇性失明”,除非是遇到較真的買家,但是這樣的買家畢竟少之又少,雖然這些店鋪從法律角度上講,已經涉嫌偷稅漏稅。
不開發票所引發的問題
相關法律規定網上購物必須開發票,這不僅僅是站在國家稅收的角度,也同樣是站在千百萬消費者的角度,最終的目的是希望能為網絡購物保駕護航。而事實上因為不開發票,在網購中引發了各種問題。
1、三包法規定憑發票才能開具檢測報告
上海的李女士在京東上買了一部三星手機,沒有收到發票。手機用了兩天之后出現問題,拿到三星維修中心檢測認定是手機自身問題(非人為),但因李女士無法提供發票而不能開具維修檢測報告。隨后李女士聯系京東客服,回復稱發票需要7-15個工作日才能開具。
按照京東的7天退換貨規則,李女士必須出具三星的檢測報告,而三星維修中心必須看到購機發票才能開具維修檢測報告,而發票京東又得7-15工作日才能開出。這樣的死循環讓李女士感到無比為難,7天退換貨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十幾天后,李女士終于盼到了發票(這期間多次向京東提出退換貨申請均因無法提供檢測報告被拒絕),京東的7天退換貨固然是沒希望了,可是連國家三包規定的15天包換這趟末班車也沒趕上(國家三包法規定15天包換期內機器出現性能故障憑15日內發票及保修卡到售后服務中心出具檢測報告,哪檢測報告到銷售處換機)。
2、無發票退貨將會扣除高達17%的稅點
吉林的李先生同樣在京東上花了1299元買了一款聯想手機,沒有發票。李先生嘗試與客服聯系索要發票,因反復幾次沒聯系上而暫時放棄。沒兩天手機發生故障,李先生只好申請退貨。退貨流程走的很快,一周時間,京東就將退款返到了李先生的賬上,可以金額不對,只有1078元,差了221元。李先生不解,只好耐心再跟京東客服聯系,回復是:李先生退貨時發票沒有一起退回,需要扣掉發票17%的稅點,也就是221元。
這讓李先生很氣憤,因為一開始京東就沒給寄過發票,并且還為沒發票多次聯系京東未果,誰知手機先壞了。經過反復交涉,京東客服終于松口,表示雙方各自承擔一半。這個解決方案很“中庸”,既不承認京東沒開發票,又甘愿替消費者擔負一半損失,讓人費解。
這雖是個案,卻也是千萬種發票問題中的一個。如果京東真的開具發票,而消費者退貨不退發票,京東是有依據扣除相應的稅點的,因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一般納稅人銷售的基本稅率為17%(糧食、自來水、圖書、農機等為13%)。在此也提醒消費者退貨時發票也得一起退回去。
3、不開發票可能導致“發票投訴師”
網購時不開發票一般都是消費者吃虧,實際上商城賣家吃虧的也不在少數。
在天貓商城里有一群人叫“發票投訴師”,這是繼“淘寶差評師”之后阿里巴巴又一惡名昭著的職業。依據天貓的規則商家有義務向買家提供發票,并且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否則將會受到天貓商城的重罰(輕則罰款數千,重則封店)。而大部分商家為省錢,心存僥幸,在開發票這件事上打馬虎眼,被一些將天貓規則研究透徹的買家盯上。他們先在商城下單,然后通過對話引誘客服說出不能開發票的字眼,然后將對話截圖保存,再通過第三方聊天工具跟商家談判勒索,要商家花錢消災,如果商家不從,他們將投訴到天貓官方。因為這些人經驗豐富,而天貓官方又只會按章辦事,因此一旦被投訴大面上會被天貓處罰,所以大部分商家只好吃下這啞巴虧,以至于這群人囂張異常,在QQ群里洋洋自得:工作可以很輕松,月入幾萬不是夢。
2012年6月曾連續出現多起商城被處罰的事情,一些賣家組成聯盟抗議,媒體也開始關注,天貓官方同時也采取了措施,既對商家提供了發票投訴的教材,又加強了對商城投訴的鑒別,并開始著手打擊惡意投訴者,才使得發票投訴師有所收斂,可這個職業與淘寶差評師一樣生命力頑強,至今沒有絕跡。
發票投訴師固然是可恥的,可是其產生的原因還是在于商家沒開發票,如果商家在發票問題上不含糊,發票投訴師也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了。
實際上網購不開發票的問題萬萬千千,不是幾個事例就能說明,消費者需要明白的是,發票的作用巨大。
消費者沒有發票
對于消費者來說,無論是維護權益還是保修,發票都是一個重要的消費憑證。不過在網購時,發票的確是很少有,一方面跟當前網民的整體素質有關,雖然網購人群很多,但是絕大多數都不知道網購是可以要發票的;另一方面跟當前的網絡購物環境有關,有效的法律法規沒跟上,責任監管部門也沒有,消費者舉報無門;此外作為電商平臺,與自己平臺里的商家利益相關,不免態度曖昧,這使得相對弱勢的消費者更加弱勢,發票的訴求處理的更加艱難;還有一點,商城賣家的素質也不會高多少,一些賣家遇到消費者要發票就開始玩“流氓戰術”,直到將消費者最后一點耐心耗盡。
這些既是消費者拿不到發票的原因,也是當前中國網購的環境,發展迅速而質量低下,需要多方的努力來解決。既要有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保駕護航,又要有公平正直的監管部門嚴格執法;既要有大型商城做好行業榜樣,又要有網商平臺公正守法;既要商家養成主動開發票的習慣,又要消費者養成主動要發票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