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稱,盡管CPI當月的指數創出新高,但非食品的價格指數漲幅在繼續收窄。3、4、5這三個月,可以看出,物價環比上漲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推動力量是非食品價格的上漲的推力在增強,但是6月份有一個變化,非食品價格指數的環比跟上個月是持平的。食品構成中有八個大類,除了食品類別以外,其它七個類別在3、4、5這三個月中環比指數都是上漲的,但是到6月份以后,這七個非食品的類別中有三個是下降的,三個是上升的,一個是持平的。這種狀況值得觀察,如果是趨勢性的話,對我們后期的物價走勢會產生重大的影響,也說明我們前期關于物價的調控政策正在取得積極成效。
“關于后期物價的走勢,盡管物價上升的壓力還比較大,但是維持物價穩定的有利條件在增加。第一個有利條件,今年夏糧是繼續豐收的,是歷史上第二個高產年,它會有利于降低通脹預期。第二個有利條件,目前絕大多數的工業品還是供過于求的格局沒有變化,尤其是這一次經濟增速的適當放緩,有利于減輕價格上漲的需求壓力。第三個有利條件,6月份國際市場的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這有利于減輕強大的輸入性的通脹壓力,所以我們的PPI和工業品的購進價格環比指數已經出現兩個月的連續回落。第四個有利條件,我們前期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尤其是連續收縮流動性的積極作用正在顯現。第五個有利條件,翹尾因素在下半年會逐月縮小。有利條件要轉成現實還有一段距離,還必須繼續把穩定物價放在宏觀調控的首位,要加大政策的貫徹與落實。物價高運行確實是對低收入者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所以這方面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要在控制物價的同時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補貼。”盛來運說。
兩難的調控
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認為,生豬和豬肉市場作為一個完全競爭性市場,豬肉價格依靠市場來調節可能是更好的途徑。政府的調控政策雖然出于好意,但由于加快了豬肉市場漲跌的周期,長遠來看并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
中央政府的豬價調控也是經歷了一個權衡利弊的過程。這一輪豬肉價格飛速上漲是從4月20日左右開始的,到6月中旬,多地生豬價格突破10元的歷史高位。面對高漲的豬價,商務部曾明確表示豬肉價格將主要依靠市場來調節,政府不會干預。
養殖戶(場)對于政府不干預豬價的政策持歡迎態度,但屠宰企業和豬肉零售商已經到了強弩之末,迫切需要政府出手相救。更關鍵的是,豬肉價格高漲已經影響到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活,豬肉從一個經濟問題變為了民生問題。
王曉悅表示,這一輪調控措施出臺之后,大型規模化養殖場肯定會加大補欄量,尤其是母豬的存欄量,在當前銀根緊縮的情況下,能繁母豬補貼對他們非常有吸引力,這對恢復存欄量很有幫助。
但對于經歷上一輪暴漲暴跌的散戶來說,宏觀調控的政策可能會讓他們看跌豬肉價格,從而進一步推遲或是干脆放棄補欄。
溫家寶兩周內三問豬肉價格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生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
這是溫家寶最近兩周以來第三次過問豬肉價格。溫家寶3日在遼寧本溪了解儲備肉投放和銷售情況,9日在咸陽市走訪農戶和超市,就生豬生產、流通等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他強調,穩定豬肉市場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相關報道:國務院出臺新舉措調控豬肉價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生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
會議指出,近一個時期,豬肉價格漲幅較大,影響了群眾生活,帶動了物價上漲。為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促進生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進一步完善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
會議確定了以下政策措施:(一)加大生豬生產扶持力度。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小區建設的投資恢復至25億元,今后視情況適當增加。對養殖戶(場)按每頭能繁母豬1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繼續落實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支持生豬原良種場建設,加大生豬凍精補貼力度。將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范圍由421個縣增加至500個縣。
(二)加強生豬公共防疫體系建設。落實對國家一類動物疫病免費強制免疫政策。對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小區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費用每頭補助80元,將屠宰環節病害豬損失補貼由每頭500元提高至800元。將因防疫需要而撲殺的生豬補助標準由每頭600元提高至800元。將基層防疫人員工作經費補貼標準由每年1000元提高至1200元。
(三)強化信貸和保險支持。增加對規模養殖企業的信貸支持,為規模養殖場和小區提供信用擔保服務。抓緊研究建立規模養殖企業聯合體擔保貸款方式。做好生豬保險工作,提高生豬保險覆蓋面。
(四)妥善安排低收入群體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年底前,各地要全部建立起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通過定點供應儲備食品、落實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加強學生食堂管理等方式,確保秋季開學后學生生活水平不因價格上漲而降低。
(五)加強生豬等“菜籃子”商品生產、流通、消費領域的統計、監測和分析,及時掌握生產狀況和市場變化。
會議要求進一步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切實抓好各種“菜籃子”產品的生產和市場供應。要加強市場監管,依法查處擾亂市場秩序的不法行為,穩定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