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背景:近日湘潭市民黃先生食用從菜市場買回的豬耳朵時感覺味道不對,隨后將其拿到市畜產品安全檢測中心進行檢測,結果讓他大吃一驚:豬耳朵竟然是假的。11月1日凌晨2時,湘潭市雨湖工商分局砂子嶺工商所對南嶺南路菜市場進行了突擊檢查。據悉,湖南、福建、廣東等地均出現過假豬耳,福建泉州有媒體報道稱,這種表面光滑、鮮美的豬耳朵很難切,仔細一看,原來這些豬耳朵竟然是黑商販用塑膠材料制成的人造豬耳朵,根本不能食用。據稱,一般情況下,經過加工、鹵熟的豬耳朵表面多多少少會殘留少許細小的豬毛,而且表皮也不可能這么光滑。
V1評論:常言道:“民以食為天 食以安為先”,但是這些年隨著毒奶粉、地溝油、瘦肉精、毒饅頭、毒豆芽、餅堅強等等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也讓大家對食品安全誠信度大大降低。
近日湘潭市民黃先生食用從菜市場買回的豬耳朵時感覺味道不對,隨后將其拿到市畜產品安全檢測中心進行檢測,結果讓他大吃一驚:豬耳朵竟然是假的。
舊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再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再被推向風口浪尖,其實回頭想想出現在市面上的一些食品造假問題,其技術并不高明,但是涉及種類繁多,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還能遍地開花。其實問題還是在沒把食品安全當回事,俗話說“虱子多了不怕咬”問題越來越多,執法者也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執法的漏洞導致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即便被抓住可能就是罰點錢停業一段,過段時間還能東山在起,犯罪成本過低,讓那些喪盡天良、唯利是圖的畜生們一次次突破人們的道德底線,一次又一次的對我們的口糧造假。
產品質量出現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現問題后不敢認賬,甚至采取各種卑劣手段來掩飾問題、粉飾太平。一些無良商家之所以敢“一錯再錯”,關鍵原因不在于他們的道德操守退無可退,而在于食品安全檢測存在漏洞、市場監管形同虛設、消費者的權利太過蒼白、商家的違法違規成本過于低廉。
其實,發達國家也經歷過食品安全危機,如美國的“骯臟食品加工廠”,歐洲的瘋牛病,日本的毒大米。推動各國走出危機的最大啟示,是用系統的制度呵護良心,用嚴苛的法律捍衛道德。美國法律規定,無論金額大小,只要有制假或售假的行為就構成犯罪;日本對農產品實施嚴格的“身份證”制度,建立了可追溯管理模式。在法國,凡是生產問題食品的企業將被罰到傾家蕩產的境地。
因此,一個社會如果道德滑坡,食品安全往往是重災區,反過來講,提升食品安全指數,道德重建是重要一步。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建設需要一個漫長過程,需要有治本之功,也希望在治理的過程中能真正的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