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4月30日消息(記者焦瑩)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家強制性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已正式實施,在保障消費者知情權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一些消費者表示,光看食品包裝標簽看不懂,并且品種繁多的食品添加劑讓人擔憂。
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家超市,對面包、牛奶、豆漿等食品對比發現,食品企業基本能做到對添加劑進行具體描述。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顧客,他們大多表示不清楚國家對于在食品標簽上注明食品添加劑等信息的規定。
顧客:我們看主要看含的維C呀什么的,別的好像很少看。
顧客:可能平常會看一下,但具體指什么不知道,看是靠品牌和口味為主。
顧客:前面的水、白砂糖、果脯糖漿這些都明白,但是食品添加劑里檸檬酸鈉、果膠這些就不太明白。
事實上如果根據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來使用,添加劑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本該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劑,為什么會屢出問題?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介紹說:
董金獅:首先是違法添加,這是目前我們出現食品添加劑問題的主要因素;第二,即使是合法的添加,但監管部門、消費者根本不知道企業使用添加劑的情況,這樣導致一些食品標簽是合格的,而實際上食品是不合格的。雖然現在食品添加劑的目錄、標準都有了,但對于好多添加劑我們基本上沒有檢測方法。
董金獅認為,監管好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不能完全依賴商家的自律,也不能把檢測任務交給消費者:
董金獅:國家在不斷出臺新的標準、法律,企業也在研究應對方法。比如在標簽說明上,基本上只標國家允許使用的,另外,國家也沒要求一定要標出添加劑的含量,這是為了保證商家的技術保密。所以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首先要自律,政府要加強監管,全社會要加強監督。只有這三方面都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管好食品安全。
(焦瑩)
已有62000條與食品添加劑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