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如今“味精不好,改吃雞精”的觀念盛行,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雞精的主要成分還是味精。
很多人對雞精情有獨鐘,其實我們只能說是因為雞精這個名字實在是起的太成功了,再加上我們通常在超市里會看見雞精的包裝上畫著一個大母雞,給人的感覺好象雞精就是從雞肉中提取的精華,營銷非常成功。
其實雞精的主要成份還是味精,其中谷氨酸鈉的含量大概是在40%左右,只是味精是第一的谷氨酸鈉,而雞精是一種復合的調味料。雞精中除了味精之外,還有淀粉、增味核苷酸,也就是增加味精的味道,還有糖和其他一些香料。
嚴格說,雞精中還是有一些來自于雞的成分,比如雞肉粉、雞油等,這會產生一些雞肉的味道。但是由于來自于雞的成分比較貴,為了降低成本,有一些小的廠家可能完全不用雞的成分。所以其實雞精跟雞的關系并不大,雞精的核心秘密就是增味核苷酸。增味核苷酸本身就能夠產生鮮味,但是它比較弱,但是很神奇的是,它跟味精混合之后產生的鮮味就會大大的超過兩者單獨的鮮味,也就是1加1大于2。
增味核苷酸是一個大家族,它能跟味精一樣,廣泛存在于魚蝦等一些天然食材當中,而且它是國家規定的合法食品添加劑,除了雞精,也會廣泛應用于魚干、肉干、罐頭等食品中。(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