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功能飲料在市場上的種類和份額都在不斷增長。有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功能飲料占據整個飲料市場銷售份額的14%。許多飲料企業看重這塊市場,紛紛斥資進入。黑卡6小時、東鵬特飲、達利樂虎、臺福充電、閩中真田等新品相繼亮相,加上業界大佬紅牛,功能飲料市場的激烈競爭一觸即發,整個市場也呈現欣欣向榮之勢。
但是最近的一些關于功能飲料報道,可能讓消費者在購買之時多了一重顧慮。有報道稱,一名14歲的美國女孩24小時內飲用兩罐容量大約為680毫升名為“怪獸”的功能飲料,出現心臟驟停狀況而不治身亡,死亡原因為咖啡因中毒導致心律失常。但這并不是功能飲料首次奪人性命。據了解,2009年至2012年6月,美國藥管局接到可能關聯“怪獸”功能飲料的5起死亡和1起心臟病發作報告。國內市場銷售的功能飲料是否也存在相同危險?消費者對功能飲料有多少了解?這是值得關注和深思的問題。
《中國軟飲料分類標準》中的功能飲料,是指通過調整飲料中天然營養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適應某些特殊人群營養需要的飲品,包括營養素飲料、運動飲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飲料3類。營養素飲料是指添加了適量的食品營養強化劑,以補充某些人群特殊營養需要的飲料,如脈動、可口可樂旗下的酷樂仕維他命水、益生菌飲料等;運動飲料則主要是添加了鉀、鈉等電解質或糖、維生素等營養素,有助于補充鈉、鉀,并保持肌體的水分,以佳得樂、勁跑、尖叫等為代表;特殊用途飲料是為適應特殊人群的包括抗疲勞在內的需要而調制的飲料,如紅牛、加滿、力保健等。目前,我國把功能飲料劃入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監管,然而還沒有制定相關法規,其標準也尚未出臺,功能飲料市場存在不少問題。
目前,部分功能飲料的功效被過分夸大,一些廣告傳達的信息讓人感覺這不是飲料,而是“靈丹妙藥”,喝一口就可以精神百倍地投入到高強度的工作當中去,就能在競技場上戰無不勝,就能夠身體健康百病不侵。近年來加入功能飲料大軍的美容保健飲料亦是如此,“下火”、“排毒”、“美膚”、“減肥”等功效宣傳得如火如荼。然而專家表示,功能飲料并沒有如此神奇,不合理飲用甚至可能對身體有一定副作用。以咖啡因、牛磺酸為主要抗疲勞成分的功能飲料,確實可以在短期內對疲勞起到緩解作用,但僅適合在疲勞狀態下仍需工作的人群,且不能長期飲用。運動飲料則適合在強烈運動、人體大量流汗后飲用,其中的電解質和維生素可以補充人體機能,但并不適合在沒有運動的情況下飲用,因為其中所含的鈉元素會增加機體負擔,引起心臟負荷加大、血壓升高。專家提示,只要日常飲食科學合理,保證營養攝入充足和均衡,普通人無需額外飲用功能飲料。
功能飲料的成分差別很大,各產品的配方全由企業自己決定。與此同時,功能飲料的銷售市場也沒有得到應有的監管。很多功能飲料都標注了不適宜人群,如紅牛在罐體上標注了不適宜人群為少年兒童,啟力亦標明不適宜人群為少年兒童、孕婦。功能飲料一般也都標明單日限飲量,可記者從相關銷售人員處了解到,購買這類功能飲料的大軍恰恰是“不適宜人群”中的少年兒童,尤其是在學校、網吧、體育場等周邊的小賣鋪,紅牛等功能飲料賣得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