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市里琳瑯滿目的蜂蜜
近一年來,洋奶源、洋奶粉、洋蜂蜜都成了圈里圈外的時髦詞。仿佛漂洋過海而來的,就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
自洋奶粉成“毒奶粉”事件之后,連日來備受消費者關注。近日一網友發帖稱,洋奶粉低頭了,仍有不少洋食品的安全隱患,未引起消費者足夠重視,其中洋蜂蜜首當其沖。
洋蜂蜜被質疑,引來一場國產蜂蜜與洋蜂蜜哪個安全標準更可靠的爭論,不少讀者力挺洋蜂蜜。那么,洋蜂蜜安全標準比國產蜂蜜更可靠嗎?記者就此展開了求證調查。
部分洋蜂蜜含可能致癌物
“新聞都在鋪天蓋地報道洋奶粉的事,我想想就氣憤,可是你知道你每天吃的蜂蜜也有事嗎?蜂蜜營養豐富,可含農藥的蜂蜜就成了老人的毒奶了!幾個洋牌子打著純天然的旗號賣含農藥抗生素的蜂蜜,可惡啊!”近日,有網友在天涯論壇發帖稱,對老人的“毒奶”,也應該嚴查和重視。
記者了解到,該網友所說的有問題的洋蜂蜜,指的是7月中旬香港消委會對55款蜂蜜樣品檢測,有22款洋蜂蜜發現了摻假和含殘余成分的問題,其中6款樣品被檢出含有除害劑雙甲脒(Amitraz),含量在每公斤10微克到28微克之間。其中,康維他的百花蜜以及麥蘆卡健胃蜜兩款產品都被測出含有除害劑,其中前者的殘余量是28微克/公斤,后者為19微克/公斤,是被測出含除害劑產品中,含量較高的品牌。
至于雙甲脒,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U.S.EPA)把其致癌級別歸類為C級,即“可能令人類患癌”,應避免長期服用。
洋蜂蜜到底好不好
記者前往蜂蜜市場探訪,并未發現曝光的幾款洋蜂蜜,但很多品牌通過網購可以輕易買到。
一名名為“被洋蜂蜜坑了的ID”的網友在其聲討洋蜂蜜的帖子中稱,曾服用過涉及此次事件的進口蜂蜜產品,并指出該產品打著純天然、無添加的口號欺騙消費者。該帖一石激起千層浪,即刻引發了上萬網友對洋品牌是否安全靠得住的大討論。
“洋蜂蜜查出除害劑,也比國產蜂蜜安全。”采訪中,市民程先生認為,從蜂蜜執行的安全標準上,歐盟等的規定,都要比國產蜂蜜更嚴格,尤其在抗生素等方面,因此他還是青睞洋蜂蜜,每次聽說有人出國,就會讓人幫著捎一些回來。
程先生表示,據他了解,根據歐盟的規定,蜂蜜內雙甲脒的最高殘余量為每公斤200微克,而根據我國《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顯示,雙甲脒主要用途是殺螨劑,日攝入量應在10微克以內,食品中的最大殘留量是500微克/公斤,但食物類別中未包含蜂蜜。
記者發現,不少網友認可程先生的觀點。其中爭論的焦點,在于國內蜂農養殖蜜蜂和生產蜂蜜的要求,比國外蜂農要亂,很多抗生素都喂。
嚴格執行標準就沒問題
“對于食品,消費者的崇洋情緒確實有些盲目。”江蘇省蜂業協會秘書長吉挺表示,單就這次曝光的洋蜂蜜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國產蜂蜜的殘留可能極少。
他說,國外的農藥多是低毒,容易在蜜蜂體內積累;而國內大多農藥的毒性還是容易使蜜蜂致死,因為蜜蜂體內沒有相應的解毒蛋白。
“在揚州,有兩起比較典型的農藥毒死蜜蜂導致蜂農損失的事件。”吉挺說,蜜蜂都易被毒死,自然其體內農藥殘留積累,不會到生產蜂蜜環節,但隨著低毒農藥的推廣,也有可能極少產品存在殘留。
至于抗生素,吉挺表示,國外和國內在養殖環節要求不同。國外不允許,但國內有嚴格的控制標準,畢竟蜜蜂生病也要治。
“今年江蘇對蜂蜜企業的抽查中,未發現超標的。”吉挺表示,與其討論哪個標準更可靠,不如更多地關注如何執行安全標準。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蜂蜜,只要嚴格執行安全標準,就不會有什么問題。因此,蜂蜜消費也不能過于盲目崇洋。
同時,他呼吁,對市場上的蜂蜜產品,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定期抽查和公布。天涯社區主編“華子GG”表示:近年來由于國內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國內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信心降低,轉而投向洋品牌的懷抱。但隨著洋奶粉、洋蜂蜜等產品屢曝問題,國內消費者勢必會將目光轉向國內同類有質量保證的產品上。這或許會給國內一些食品企業提供進入市場、崛起強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