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殺”購物熱近年來在網上興起。打開許多購物網站的頁面,都會有大量“秒殺”廣告不斷閃爍,以秒為單位的倒計時器飛速跳躍。為搶到超低價格的商品,成千上萬的網民在電腦前不斷刷屏……圍繞網上“秒殺”的是是非非,各方爭議不斷。為揭開“秒殺”購物的內幕,“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追蹤調查。
“秒殺”購物雖好但已“走樣”
“秒殺”最早出現在網絡游戲中,指在短時間內解決對手。網絡競拍中,指網絡賣家發布一些超低價格的商品,所有買家在同一時間網上搶購,一般用時只需一兩秒。
2010年11月11日,淘寶網推出“光棍節”5折“秒殺”促銷:總共吸引2100萬買家。在淘寶網開女裝網店的劉鵬(化名),當天網店營業額實現了翻倍。重慶涪陵區煙草公司的劉穎(化名)每個月平均參加20次左右的“秒殺”活動。1月3日上午8點,她參加了淘寶網的隔水電燉盅“秒殺”活動。活動結束后,電燉盅的銷售量達1000余部。劉鵬揭秘說,現在網站推廣通常按照點擊次數來計費。一般情況下,一次點擊的價格在0.2元以上,高的達十幾元。盡管每次開展“秒殺”活動需向網站支付2000元,但“秒殺”活動可為網店節省大筆推廣費。劉鵬坦言,“秒殺”現在越來越“走樣”。很多商家先抬高價格,再搞“秒殺”活動;或者宣稱“秒殺”活動,卻安排店員暗中操縱,讓“秒殺”無法進行。
職業秒客現身“秒殺”失去公平
劉穎經常參與“秒殺”購物。她的“秒殺”要領為:用網速為4M的電腦,可以保證在1秒鐘時間內刷屏;提前5分鐘坐在電腦前,保證第一時間投入“秒殺”。但她近來發現,普通消費者常常被“算計”。2010年12月20日,她參與一次頸椎護枕的“1元秒殺”活動,明明看到庫存有200件商品,可1秒鐘不到活動就結束了。原來,背后“另有黑手”。知情人趙影(化名)透露,“秒殺器”和“職業秒客”的出現,使普通網友參與“秒殺”顯得很可笑。“秒殺器”的原理是在“秒殺”活動開始前就不斷進行數據提交,并自動判讀提交數據是否有效,若無效可以瞬間再次提交,其速度以毫秒計算,一般比網友人工操作快上百倍。“秒殺器”的出現,使得“秒殺”購物不再公平,并由此催生了“職業秒客”,提供收費“代秒”(幫別人“秒殺”)服務。
職業秒客3天“代秒”104個商品
近日,記者在淘寶網站以“代秒”為關鍵詞搜索,共出現上千個提供“代秒”服務的詞條。在名為“syy29947049”的“職業秒客”店鋪里,記者看到收費標準為每件10元至30元不等。記者查看名為“anna33211”的“職業秒客”交易記錄,發現1月11日至13日三天內,其就為客戶成功“代秒”到104件商品。調查還發現,一些網店幕后操作,讓網友無法“秒殺”,涉嫌騙取網絡“流量”。2010年12月10日,網友“藺先生”投訴國內某大型電器商城組織的“秒殺”活動,稱網頁顯示“秒殺”成功的用戶中有該電器商城的員工,但廣大網民反映未能進入“秒殺”頁面,進入后卻顯示活動結束。“藺先生”懷疑該電器商城發布虛假廣告,誘導用戶訪問網站及注冊,騙取流量。其實,“藺先生”所揭示的僅僅是幕后操作的一個手法。網絡商家為了提高瀏覽量,事先發布“秒殺”預告吸引眼球,“秒殺”開始時設置網絡故障,進行“寶貝已轉移”“系統更新中”“稍后再試”之類的提示。當系統正常運行后,“秒殺”活動也宣告結束。
“秒殺”經營監管“空白”應重視
因為“秒殺”購物問題叢生,劉穎等網友表示,目前對“秒殺”的熱情正迅速消減。一位負責“秒殺”活動的胡姓工作人員介紹,“秒殺”分為兩種:一種是淘寶網官方組織的“秒殺”活動,此時淘寶網會排除“秒殺器”。另一種是網店自己組織的“秒殺”活動,這完全是商家自身的市場行為,淘寶網無法進行任何監督。重慶市消協投訴部主任喻軍告訴記者,“秒殺”營銷剛興起不久,目前對其監管基本是空白。在“秒殺”活動中,使用“秒殺器”本身就是一種侵權行為,它侵犯的是顧客的公平交易權。如果長期缺失第三方的有效監管,將對整個電子商務產生較大負面影響,應引起重視。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