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再橫生枝節,迅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將于7月20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計劃發行7600萬股。按照發行價區間14~16美元中間價計算,將融資1.125億美元。
其實早在美國當地時間6月8日,迅雷就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但隨后上市時間表推遲了,原因據說是由于中國概念股在美遇冷,市場情況不佳。
迅雷最新提交的F-1招股說明書修訂文件顯示,目前仍有33個針對迅雷侵權的訴訟案件還未宣判,其中11件訴訟與它旗下的狗狗搜索有關。
不過,迅雷已在上市之前甩了包袱:為了規避版權訴訟風險,迅雷于2010年12月以1471美元(合人民幣約1萬元)的低價出售與狗狗相關的域名、商標以及軟件版權等全部資產,出售給非關聯第三方。
將麾下三將之一如此賤賣,迅雷看起來誓將一切上市障礙粉碎。
這個舉措也讓記者看到中國網絡搜索、下載和版權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迅雷賣掉狗狗,是否就能在版權問題上一勞永逸? 當命運多舛的電驢變成陌生的在線點播模式,不再是下載利器,當迅雷不惜賤賣狗狗搜索,網民還有底氣對付費收視說NO,說“網上最熱門的資源,我們想看就能看”嗎?
國內最大網絡下載網站迅雷是繼淘米網之后,又一提交在美上市申請的中國網絡公司。
據2010年迅雷的公開業務數字顯示,2009年迅雷的收入在2億元至3億元之間,其中狗狗搜索的廣告收入約為3000萬元,占比超過10%。讓市場吃驚的是,作為迅雷旗下三大主要業務(迅雷看看,迅雷下載和狗狗搜索)之一的搜索引擎——狗狗搜索,卻在去年12月被公司悄無聲息地以1471美元(合人民幣9532元)的低價出售。對于這樣將“搖錢樹”半賣半送的行為,有網友笑稱:“這么便宜怎么不賣給我呢?我愿意出兩萬元買。”
而今年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USCC)的聽證會上USCC委員魏塞爾(Michael R.Wessel)就提出,借助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力量,對存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在美上市中國企業進行制裁,并提議將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表現也納入對中國企業的監管范圍之中。魏塞爾表示,迅雷將成為首要的考察企業之一。
種種跡象表明,迅雷的“慷慨之舉”,其實是在為之后的上市鋪路。但是,就算迅雷能就此甩開三分之一的訴訟,剩下的22樁將如何處理?迅雷是否能就此擺脫不斷的訴訟麻煩?有律師稱,迅雷會員的離線下載等服務仍有侵權風險。
迅雷離線下載是迅雷公司于2009年開發的付費離線下載服務。以服務器高速代理下載中轉到離線空間,再以用戶從迅雷離線下載服務器下載到本機的方式提供網絡加速服務。迅雷憑借這一服務,也成為國內較早提供代理下載的服務商之一。但是,有迅雷會員公開表示,離線下載在提供高速下載的同時,也能提供盜版軟件、盜版電影、盜版音樂等產品的下載服務。
看來,迅雷以后的路并不輕松。
版權糾紛成迅雷上市絆腳石
為何電驢、迅雷忍痛割愛?
“忍痛割愛”的不只是迅雷,還有曾經紅極一時的電驢。今年年初,當電驢突然告知老用戶要進行內容方面的大規模調整時,很多人用“一聲嘆息”來形容自己的心情:音樂頻道被關,影視內容變成了在線觀看的電驢大全頁面。
這些知名網站的轉身背后,都有跟版權糾紛絲絲縷縷的苦衷。
2005年10月24日,香港一男子因利用P2P(點對點)軟件在互聯網上非法發放3部版權電影的“種子”,被香港屯門裁判法院判刑。這是全球首例BT(Bit Torrent)侵權案裁定罪名成立。
自此,關于網上影視、書籍資源下載的侵權訴訟就成了法律界的“常客”:2007年夸克網狀告土豆網涉嫌偷竊《太陽照常升起》,前不久才平息的百度文庫事件,樂視網宣稱要將訴訟進行到底,并公布了目前已經取證的某網站盜播片單,共計123部影視劇,索賠價為2000萬。
業內人士直言,P2P點對點傳輸方式以及搜索引擎是否該對網絡侵權負責一直是熱議話題。現在高發的糾紛很多都是禍起搜索引擎。他們現在主要是利用《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中避風港的原則:只有你通知的時候我才會刪除。
版權糾紛高發,網站如何避開?
然而,避風港原則應該怎么用,是否能借此規范中國的網絡市場?一直大叫自己是“擋在”個體下載者前“受過”的搜索引擎,是否真能將避風港原則當成避風港呢?
對此,記者采訪了南京師范大學一位長期從事民商法學和經濟法學的研究的副教授。她舉了幾個例子:
2006年7月,11家唱片公司控告雅虎公司的mp3搜索服務侵犯著作權。北京二中院審理后認為:“被告僅刪除了原告提供了具體URL地址的24個侵權搜索鏈接,怠于行使刪除與涉案歌曲有關的其他侵權搜索鏈接的義務,放任涉案侵權結果的發生,其主觀上具有過錯,屬于通過網絡幫助他人實施侵權的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2007年1月,迅雷網出現《傷城》的搜索鏈接服務,1月4日,《傷城》在迅雷網站的搜索次數高達5.9808萬次,總下載量達到50多萬次。優度公司向迅雷公司發出律師函,要求迅雷網停止侵權,迅雷沒有回音,此后迅雷網仍然“鏈接”著《傷城》的免費下載。6月21日,優度公司將迅雷公司告上法院,并提出賠償要求。
2010年3月12日,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認為迅雷在明知、應知《傷城》有合法權利人的情況下,仍然提供下載,不受《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中的“避風港原則”保護,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7日內賠償原告優度公司經濟損失人民幣15萬元。
這位副教授解釋說,避風港原則一般適用于在無意識情況下侵犯了他人版權的案例,此時被告方有義務移除侵權內容,而不負有賠償的責任;而提到現在紛紛擾擾的侵權訴訟,像上述兩例被告在已知本身行為出現侵權狀況的情況下,仍然提供鏈接或拒絕刪除侵權鏈接,避風港原則是不能保護這些搜索引擎的。
2011年1月,中國知名網絡資源分享下載網站VeryCD對內容進行了大規模調整,關閉了音樂頻道,電影和電視劇頻道頁也不再提供下載鏈接——這意味著這家網站停止了自己最受網友青睞的兩項業務。而隨著優酷網、土豆網等一批大型視頻分享網站向正版化轉型,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的免費下載時代走向衰亡呢?
對此,這位老師給出了自己的想法:“中國的搜索引擎現在之所以有這么多官司,主要是因為它們在提供下載鏈接之前沒有跟版權人達成統一,簽訂協議并且付費。那么當它們將其作為商業運作而非公益的搜索平臺,版權問題當然無法避免。由于中國的網絡發展并不像國外那么成熟;在立法方面,關于這方面的意見也尚未統一,所以的確會有一些混亂產生。但是一些搜索引擎現在的確是在跟版權人聯系,維護他們的權益。所以這也在朝著規范化發展。”(章卉 實習生 袁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