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百度、阿里巴巴、360、盛大等互聯網公司進軍手機的新聞不絕于耳。雖然工作繁忙,但作為在手機行業出入多年的假內行,還是忍不住想多談幾句。但是鑒于話題涉及的企業較為“特殊”,所以我還是要先聲明下,本文純屬個人觀點,對我的所有個人攻擊,一律不接受。
手機真的可以“零”利潤么?
有些企業打出手機“零”利潤,以及特供機的口號。那么,手機真的可以做到0利潤么?
手機0利潤的模式其實并不新鮮,2005年左右的時候,MTK平臺非智能機大規模上市,包括國產、山寨在內均卷入手機價格戰,300元的手機遍地都是,利潤幾乎是50-100元一臺,但是這些手機全都與SP公司合作,將部分帶有扣費后門的應用植入手機,用戶一旦裝入SIM卡使用,便會不經意的定制各種服務,從而實施惡意扣費。
然后手機企業、SP公司、CP公司、運營商之間進行分成,這被稱之為用戶“分期付款”買手機。幾乎所有的國產手機企業,所有的山寨機企業均加入了這場SP搶錢運動。手機真的實現了0利潤,但對于用戶來講,卻并沒有省錢買手機,而是分期付款,然后備受折磨和騷擾。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SP生存現狀
在用戶不斷投訴下,工信部要求運營商嚴查SP內置,并出臺二次確認政策,讓大量SP一夜之間都關門歇業,風風火火的SP市場變得奄奄一息。緊接著,在2007年iPhone上市的帶領下,Android智能手機隨后瘋狂擴張,智能機開始普及,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
在這個時代SP吸費模式不再是內置惡意代碼,更多采取的是“偽裝”成熱門正常應用,然后放在論壇和電子市場供用戶下載安裝,一旦激活便會偷偷發短信定制服務,屏蔽運營商扣費回執,實現惡意扣費的目的。目前,大量的水貨手機ROM中,也有內置惡意扣費應用,用戶不通過獲取ROOT權限,無法刪除。
因此,SP與病毒作者、應用開發者再次建立了搶錢聯盟,成為威脅智能手機市場的罪魁禍首。但是此舉仍然不能登大雅之堂,像樣的互聯網企業和應用開發公司都不敢輕易摻和,這種搶錢聯盟的主要成員是“小游擊隊”。
互聯網企業做手機的如意算盤
既然SP這條路不是大型互聯企業可以做的事情,那么互聯網企業蜂擁做手機又是如何考慮的呢?從兩方面分析,一方面是目的,另一方面是盈利方式。
互聯網企業搞手機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均為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實現自身應用的預置,搶奪手機桌面。盈利方式,可能不敢采取SP吸費的方式,多數采取流量分成的模式與手機企業、運營商分成,同時還包括手機瀏覽器導航欄的廣告位、手機桌面應用廣告位以及手機應用市場廣告位和廣告推送機制。
這就是所謂的“硬件近乎免費”,采取后向收費的盈利模式,也被稱之為“戰略”。這種看似美好的戰略能否行得通?手機企業又在這場合作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手機企業扮演的角色
手機企業是依靠銷售硬件盈利,捎帶與互聯企業合作,內置應用收取內置費,一般1元一個,也有打包價格。目前,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運營商定制千元機是主要銷量來源,但是利潤被運營商渠道壓縮的非常少,能有5%的毛利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大量國產手機企業目前已經陷入兩難境地,當年辛苦布局的渠道優勢已經不復存在,手機價格戰讓其疲憊不堪,因此全面受制于人。
總之,國產手機企業目前已經喪失信心和地位,談判的籌碼已經沒有。而互聯網企業卻發展迅速,利潤率高達50%以上,有充足的現金流和品牌影響力,在與手機企業的談判中也可以占據主導地位。于是就有了百度與長虹、戴爾;360與華為;阿里巴巴與天宇等合作。
但是與百度、阿里巴巴不同的是,360與華為的合作似乎更加簡單,因為百度和阿里巴巴有自己的Android優化版操作系統,而360沒聽說有自己的系統,只是說銷售、售后都由華為負責,而360是將自己的應用內置到華為手機中,與華為手機分享360手機瀏覽器的導航欄廣告收入、手機桌面廣告收入等。同時,360稱這些手機叫“360特供機”。
如果說百度、阿里巴巴與手機廠商的合作,還付出了大量的勞動。那么,360與華為的合作,似乎是“賺了便宜賣乖”,對手機的任何事情都不負責,只負責壓價,然后內置應用,而且還可以借助合作宣稱進軍手機市場,提供“特供機”。這的確要佩服X總,他真的是談判的高手,借東風的高人,而且還是永不吃虧的鐵公雞,炒作概念的大拿。華為在這場合作中,扮演的只是替別人做嫁衣的角色。
手機桌面即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
想要通過手機瀏覽器導航欄、手機桌面廣告位獲得廣告收益和流量收益,這就需要大量的裝機量。目前,X公司除了手機衛士占據了不錯的份額外,手機瀏覽器、手機桌面的份額都遠遠低于同類產品,與手機企業合作,其目的很明顯是為了將自己的這些可賺錢的產品預置到ROM中,并且需要影響用戶使用其他同類產品,比如UC瀏覽器、OPERA、QQ瀏覽器都將受到影響。
而 這些X特供機的手機桌面,都會變成X手機桌面,華為那套UI應該會被禁止使用,包括華為天天手機瀏覽器也將失去優先預裝權。目前,X手機衛士早已推出了“廣告攔截”功能,這也意味著其他手機應用的廣告推廣功能都將被限制,唯有X才有權利推送廣告。
我想廣告盈利模式應該是這樣規劃的。而這必然會引發手機桌面市場的血雨腥風,用戶的手機必然淪為戰場,你爭我奪,手機軟件之間互相殺戮,用戶可能永不得安寧。而華為這樣的手機企業,也將在這場戰爭中失去把控能力,已經建立的品牌也將被用戶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