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正因為分類信息網站的這一特質,才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此處免費發布信息。可網站運營者卻缺乏有效的審核監管機制,正好給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騰訊CEO馬化騰(微博)曾說過“互聯網將會像水和電一樣應用到生活中,并且不可缺少。”
中國的互聯網,在經歷了門戶網站的繁榮、電商的興起,團購微博的火熱之后,因為生活服務類網站(以下簡稱分類信息網站)的廣泛應用,而讓民眾對互聯網的依賴逐步加深。一份來源于全球互聯網監測分析機構ComScore的數據顯示:如今中國分類信息行業網站平均增長率已經高于其它網站,成為繼門戶類、搜索引擎類網站之后,第三個增長最快速的互聯網領域。另一份來自分類網站的數據也顯示,截止2011年8月,經過當初資本和市場的洗牌之后,暫時處于分類信息網站第一梯隊的58同城、趕集網的單日IP訪問量均已經超過400萬,包括百姓網在內,三家網站的月瀏覽量都已經超過10億。這樣的數目不容小覷。
而伴隨著巨額用戶數增長的同時,有關分類信息網站的種種弊病也暴露出來,遭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投訴和不滿。生活類網站,作為最貼近大眾百姓的分類信息網站,究竟做了什么,讓老百姓深惡痛絕?
黑中介猖獗,二手交易問題多
高效快速的生活節奏,讓越來越多的現代人無暇擁有太多的業余時間,而日益發達的網絡系統,也讓人們更加傾向于通過網絡來租房。原本應該在此時為老百姓提供便利的分類信息網站,卻因為虛假房源過多黑中介猖獗導致分類信息網站問題重重。
張博(化名)在2011年1月通過某生活類網站發布了一條租房信息,之后便不斷接到中介打來的電話,聲稱自己手中有多套房源能夠滿足張博的需求,張博只需要在選中滿意房源以后,向其所在的中介公司支付一個月的房租作為中介費用,并交付一個月的押金(退房即退還押金)給中介即可。之后,張博在中介無數個電話的催促下終于順利找到了合適的房子,也按照合同約定向中介支付了費用。原本合同上寫的租期為一年,可是就在張博離租滿一年還差十幾天的時候,中介突然告知張博房子已經到期,要求立即搬離,而當張博在搬離房屋以后,在向中介索要押金之時,中介卻以張博弄壞了屋里的臺燈(實際臺燈在搬進來之初就已經損毀),弄臟了墻壁等為由拒付押金。為此,張博在多方要求中介退還押金未果之下,撥打了報警電話,在警方的協調之下,終于得以順利要回押金。
諸如此類的案件,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并不少見,而在記者隨機發出的問卷調查中,幾乎有一半的人都遭遇過在分類信息網站遇到黑中介的事件。中介要么是以損壞物品為由在退房時拒絕退還押金,要么就是混淆房屋概念,將非法隔斷間作為正規單間出租給消費者。
記者本人當然也遭遇過這樣的事件,因為害怕中介的猖獗和不守信用,在挑選網站發布的出租房信息中,會特意勾選個人,但是卻發現,依舊有不少中介冒充個人,一旦租客與其取得聯系,中介便會有數不清的電話打來,直至租房者強調已經租到房子。
對此,記者在發出的調查問卷中問道“你認為生活類網站遇到的問題該如何改良?”大多數消費者選擇讓網站做好前期審核,提高信息真實性。
作為老百姓最常用的二手交易場所,分類信息網站在此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與之相關的問題也相繼爆發。
2012年3月,一位注冊賬號顯示“匿名”的網友在百度貼吧發帖稱:“我在趕集網上領養了一只小狗, 狗主人送到物流公司,物流公司要我們付一下運費(400)我們匯過去以后, 他們說查不到我們匯的款, 叫我們再匯400,我感覺被騙了,想拿回自己的400塊錢。卻不知道如何投訴。”
一位名為“luoyu娃”的網友也在豆瓣發布了自己在趕集上買狗,卻遭遇專業狗販子,導致買到已經感染病毒的小狗的事實。
另一位在貓撲大雜燴發帖的網友稱:自己當初在58同城看到有人在出售二手IPHONE4手機。不法分子通過QQ與其聯系談好價格后,要求網友用一家叫香港信通快遞的第三方擔保進行交易。當網友將2505(有5元是他們說的擔保費)錢匯完之后,快遞卻說因為付款錯誤導致銀行卡號凍結,必須要再匯2507才能把賬號解凍,手機才能發該網友手上。該網友還在貼吧中公布了自己與快遞方的聊天記錄,以期通過曝光不法分子的方式為自己追回錢財或者提醒其他人免受其害。
網絡招聘欺詐消費者
工作招聘不靠譜,甚至出現欺詐消費者的現象,是分類信息網站當前面臨的又一大問題。
河南省鄭州市的張女士在去年12月6日像往常一樣下班回家,走到家門口正準備拿鑰匙開門,突然從身后躥出三名戴口罩手持尖刀的大漢,強行挾持張女士進入室內,將張女士捆綁,當場搶走奧迪A6轎車一輛,諾基亞手機一部,以及紀念幣、連號人民幣、金銀首飾、筆記本電腦、銀行卡等物品共計價值100多萬元。警方經過調查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原來該案的主謀李勇通過在論壇發帖的方式,網絡招募了幾名犯罪同伙,一起實施搶劫,最終落入法網。
網絡招募黑社會,看似只是笑談,現實卻真的發生了。李勇或許沒有在正規的招聘網站發布招聘信息,但是這也告訴我們,網絡招聘如果缺乏監管,作假會很容易,危害也很嚴重。
法律意義上的消費者指的是以個人的目的購買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社會成員。在網絡招聘行業,目前消費者定義比較模糊。
很多招聘網站向用戶提供免費服務,用戶可以在招聘網站上免費獲得招聘信息,制作并提交簡歷。雙方并沒有直接的金錢交易,因此不能稱用戶為消費者。但是由于某些招聘網站審查不嚴格,導致很多騙子企業違法招聘,不少求職者出現財務損失。從這個角度講,用戶實際上已經轉變為消費者。而且整個交易過程消費者并不知情,是十足的受害者。
智聯招聘曾經發布職場誠信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七成職場人遭遇過招聘陷阱,超過八成職場人見過身邊的應聘欺詐。用人單位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抓住求職者急于找工作的心態,設置招聘陷阱。例如試用期陷阱,用人單位用各種理由告訴求職者,其表現不合格,解聘是無奈之舉。甚至有些用工企業非法延長試用期,變相剝削求職者的勞動報酬。又例如押金陷阱,用人單位要求求職者先交押金,再正式工作。最后押金不返還。
作為網絡招聘領域的后來者,趕集網和58同城問題重重。2011年3月,一位名為“在趕集網受騙過”的網友發帖:在鄭州趕集網上當了,被騙了,現在的網絡還有幾個是真實的?網絡確實有真實的東西嗎?這兩天和我一樣上當的都好幾個了,都是去應聘的,應聘過讓交錢。出來打工帶那么一點錢,被騙走了。我說的都是真實的,誰能制止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在58同城和趕集網上找工作被騙的網貼也比比皆是。據《新聞晚報》報道,2011年8月9日,有讀者王先生反映在求職過程中遭遇欺詐。王先生與二十多人分別通過58同城網和趕集網上的招聘信息,在8月1日去“慧科投資管理公司”應聘。公司地址位于徐匯區斜土路2601號嘉匯廣場T3棟19D。經過當天的面試,公司與王先生他們簽訂了合同,同時向他們每人收取1000元的押金,并表示“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會將押金退還”。王先生工作的第一天即發現工作不對,但當時押金已經交過,于是要求公司退還押金,該公司一開始表示8月10日就把錢退給我們,可是后來又拖到15日,不斷拖延時間。王先生意識到被騙,才向媒體尋求幫助。
在這個過程中,趕集網和58同城卻將責任推得一干二凈。趕集網和58同城在其公布的免責條款中聲明不保證招聘信息和用戶聯絡方式的準確性、以及其所提供內容的質量、安全性或合法性。這實際上是一種不作為,盡管提供的是免費服務,具備媒體屬性的招聘平臺本身也客觀上承擔了信息真實性的責任。僅僅依靠免責聲明或者提醒消費者防止被騙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而且用戶可以在招聘網站上制作簡歷,招聘網站也可以獲得這些個人信息。如果招聘網站能夠遵守隱私原則,保護用戶的隱私自然無礙。但是有些招聘網站卻未經用戶許可以出賣用戶信息牟利,這實際上也損害了用戶(此時也是消費者)的利益。招聘網站與用戶之間已經形成事實上的交易關系,只是用戶并不知道自己在無意中將個人信息交給招聘網站,而且是完全免費的。
曾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上班時到一陌生號碼,自稱是廣發證券的,在58同城網站上看到了她的簡歷,問他有沒有興趣去面試。該網友工作穩定,幾年來一直沒有在招聘網站投過簡歷,回到家,網友到58網站上一搜,果然發現了自己的簡歷,是2011年2月10日上傳的,簡歷的更新日期是2007年,網友回想起來,那一年確實投過不少簡歷找工作,然而都是在51job上面,沒有在58同城網站投過。那么58同城如何找到他的簡歷?背后的運作顯然非常可疑。
在網上找工作,求職者相對弱勢,與企業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就為做假提供了空間。作為第三方平臺的招聘網站,需要起到監督的作用,防止就業者利益受損,保障就業者權益。
但是現實中招聘網站不僅做不到這一點,還很可能與做假企業“同流合污”,致使網絡招聘做假之風泛濫,網絡招聘亂象叢生。
記者在網上看到有網友反映稱:“網上招聘一半是假的,特別是趕集網,亂的不得了,總公司上海,項目在天津,電話在山東,廣告發布在河南。”跟帖中不少網友反映有同樣被騙的經歷,同時呼吁政府部門對此進行打擊。
對于招聘作假,以前也有不少媒體報道。去年9月份就有媒體報道稱發現在58同城、趕集網上往往被置頂的招聘信息并不靠譜,存在錄取容易上班難、向應聘者收費的公司多為詐騙等,而這些招聘廣告均屬于商家付費廣告區域。
趕集網CEO楊浩涌(微博)通過微博回應稱,趕集網要求所有廣告主提供營業執照進行驗證,不過仍舊存在一些有營業執照但從事非法活動的企業。對于這些商家,一有用戶舉報,趕集網會立即處理加入黑名單并永不再有廣告合作。“也希望大家發現問題多向我們舉報,我們一定解決。” 同樣被“點名”的分類信息網站58同城CEO姚勁波(微博)曾表示,稱將“通過實施強制驗證、企業點評等措施”解決此類問題,并表示“用戶在線舉報經核實即獎勵50元”。
該事件說明分類信息網站目前依舊存在審核機制上不完善,難以從根本上杜絕虛假信息發布的問題,而只要用戶不舉報,即視為沒有問題。這種“不作為”的“偷懶”做法,也間接助長了造假企業的氣焰。
縱觀分類信息網站發展史,不難發現其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滿足網民的基本需求,為網民解決日常生活問題提供一條便利實用的途徑。可是與之同時滋生的問題,除了文中提到的,還有商家頻繁遭受網站業務員電話騷擾、團購現欺詐、消費者信息被冒用等,都成為分類新網站的投訴重災區。
同樣來自ComScore的研究,在對中國提供生活資訊的網站進行了數據統計和分析之后得出結論:分類信息網站要擴大用戶基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證提供信息的質量,獲得用戶信任和提高品牌影響力。因為分類信息網站的來訪者大多是粘性很大的忠誠用戶,一旦在此受騙,便很容易對網站喪失好感,進而影響網站口碑與收益。
依靠模仿分類信息網站的鼻祖Craiglist起家的58同城、趕集網等分類信息網站,雖然所做的事情已經比Craiglist多了很多,但卻依舊保持了Craiglist一半有自己運營,一半交給廣大網友來運營的傳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正因為分類網站的這一特質,才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此處免費發布信息。可網站運營者卻缺乏有效的審核監管機制,也未曾有過模仿淘寶等其它網站,考慮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評價體系,以此來考核發布者的誠信度。無限制的允許網友免費發布信息,正好給了那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中國的互聯網,在經過十年時間的發展和滲透之后,其作用已經超過人們的想象。8億多網民的數量決定了人們對互聯網的訴求已經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新聞獲取和娛樂游戲,人們更多的是渴望通過互聯網改變身邊的生活。國內分類信息領域,在經歷了2005年的虛假繁榮,2007年的產業泡沫,2008年的金融風暴洗禮,2009年不溫不火的階段之后,終于伴隨著2010年源源不斷的資本投資,逐步進入良性發展的階段。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百姓的期許是好的,行業的愿景也是美妙的。若是整個行業不能及早加以自制,不在單純的為了點擊量而奔忙,而不去有效的完善真正能讓整個行業良心發展的自身的審核機制,那么,迎接分類信息網站的,恐怕將是真正的“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