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淘寶網上的一些店鋪短時間內有200多個賬戶拍下商品卻不付錢,致使一些店鋪大量商品下架。根據淘寶網發布的官方調查,這是由于上周末正式上線的“誠信自查”系統使一些靠幫店鋪炒作信用的人利益受損,他們對淘寶的“報復”行動。
網購中通過星、鉆石或皇冠等代表賣家信用級別的虛擬評價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買家下單的依據。“購買級別較高賣家的商品”成為網購一族避免受騙的竅門之一。但是,這種影響交易量的虛擬信用,滋生出一批幫商家炒作信用等級從中賺取灰色收入的人。
按照淘寶網的“誠信自查”行動說明,鑒于有一批公司和個人專門靠炒作信用為生,并由此衍生出一條“灰色產業鏈”,“誠信自查”行動要求賣家提供 6個月以內的誠信證據,否則會有虛假信用的嫌疑。據淘寶方面介紹,“誠信自查”行動采用淘寶會員自查和淘寶復審等方式,逐批、審慎地刪除以往的虛假信用,以完善信用體系。
淘寶的這一“誠信自查”行動雖然主觀上試圖肅清信用體系,但一些新店主并不理解。“同城交易,哪里來的運單記錄。由于計算機系統經常更新,聊天記錄也沒有保存。”一位店主在論壇上反對此次信用整頓做法,他認為誠信檢查行動應該借用法院的相關條文——誰主張誰舉證,不應該把誠信證明完全推到店主一方。還有的店主認為,清查可以,但不該限定在半年內。因為刷鉆等偽造信用級別的行為不是近半年的事情,很多皇冠早在一年前就刷了。
淘寶的這次清查行動之所以遭到反對,除了正常賣家丟失了交易證據外,還因為這一自查行動動了一部分人的蛋糕。一些靠炒作信用賺取收入的人,除在淘寶網上惡意拍賣進行報復之外,他們還在短時間內持續點擊部分賣家的客服旺旺,阻礙他們的客服系統正常工作。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認為,隨著電子商務尤其是C2C的發展,誠信監管對保持交易平臺效益是非常有利的。但如果賣家沒有誠信積累就成為級別較高店主的話,C2C將面臨誠信危機。賴陽比喻,淘寶、易趣等電子商務平臺就像小商品交易市場,由于進入資質較低,需要有嚴格的監管維護交易平臺的持續發展。商家推出的誠信監管系統處于過渡時期,本身有誤判的可能性,但這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然趨勢。
淘寶網表示,“誠信自查”行動只是淘寶誠信制度建設的一部分,從基于口碑的信用評價體系到第三方支付體系的創建,再到消費者保障計劃的不斷升級,淘寶一直在完善誠信系統。比如如何為新加入淘寶的賣家創建全新信用評價模式,讓他們獲得和老賣家同等的競爭機會,從零信用起步,迅速贏得消費者信任。
據相關調研機構預測,到2012年,中國網購市場將達到1萬億元。每年超過100%的發展速度,網購市場在發展中必然會產生很多問題,需要相應的規則不斷更新。
來自淘寶的統計顯示,截至昨日下午,淘寶的“誠信自查”系統上線后,已經有1016家店鋪自覺地刪除了自己店鋪的虛假交易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