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播危害日趨嚴重
據《北京日報》報道,視頻網站違法播放節目已經成了傷害電視節目收視率最大“殺手”。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有關人員介紹說:“電視臺每天只能播放兩到三集連續劇,而視頻網站往往直接把整部劇掛在網上,網民當然會選擇網站觀看。”他舉例說,《百家講壇》音像制品在高峰時的年收入達3000萬元,如今連300萬元都到不了,其他節目、欄目的經濟效益也隨著收視率下降直線降低。
隨著網絡的發達和網絡用戶增加,視頻網站盜播正在對版權人的權利造成日趨嚴重的危害。根據CNNIC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截止2009年 6月30 日,我國互聯網用戶達到3.38億,其中有65.8%的用戶日常使用網絡視頻服務。不斷增加的網絡視頻用戶規模,不斷進步的視頻壓縮和傳輸技術,都使得正版影視產品一旦被盜播,后果就非常嚴重。
這種盜播也對正版采購者造成了傷害。搜狐視頻的于濤介紹說:“現在有一些網站是寧可盜版被判賠,也不買正版。它們賠償的款項不但低于購買正版的價格,而且在播放時間等條件上它們也不受任何約束。對搜狐這種大力購買正版內容的網站來說,這種現象是很不公平的。”
正版采購推動版權意識覺醒
視頻版權訴訟越來越多,也是因為版權人的版權意識在覺醒。
在視頻分享站存在大量盜播現象的同時,另一些網絡視頻媒體則開始了積極主動的正版產品采購運動,如搜狐、樂視、激動等都在投入巨大的財力購買熱門影視劇作品的網絡版權。進入2009年,隨著《我的青春誰做主》、《我的兄弟叫順溜》等劇的網絡熱播,優秀電視劇的版權價格也從每集幾千增長到了每集幾萬。
于濤介紹說:“搜狐采購正版內容的力度是非常大的。我們的高清視頻,4萬多集影視劇沒有發生任何一起官司。”他表示,不少影視劇的出品方都是在跟搜狐接觸后才意識到新媒體版權的出售有利可圖。
高漲的版權價格推動了版權人的版權意識覺醒。出品方和正版播放網站共同加入到對盜版的訴訟中。有媒體報道,國內甚至已經出現了專職“打盜播”的法律團隊,受雇于影視劇的出品方。
視頻訴訟出現新方向
業內人士對央視的“天價索賠”叫好。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一位人士表示:“去年以來,視頻訴訟的賠償金額越來越低,這種趨勢令人擔憂。‘天價索賠’更能提醒司法部門意識到盜播對我們造成的傷害。”
長于視頻版權訴訟的姚克楓律師也告訴搜狐IT:“視頻訴訟的判決金額在降低,這可能與案件數量劇增有關。早期的官司中,侵權方敗訴后要賠償比較多,但現在的賠償數額降低得很明顯,甚至低于授權費用。這就給侵權法提供了投機取巧的空間,同時版權擁有者受到的侵害也得不到合理的補償。”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央視的“天價索賠”引人注意,起訴廣告主也成為新的動向。樂視網于7月份起訴了迅雷,同時也把在盜播內容上投放廣告的客戶告上法庭。當時就有人預測,這種起訴方向會被更多版權人借鑒。
一位國際4A公司的總監告訴搜狐IT,在樂視起訴廣告主的案件曝光后,他們立刻清查了客戶在視頻網站上的廣告投放情況,并撤下了三個客戶在視頻分享站上的品牌投放。
于濤表示:“訴訟增多,版權人維護權利的方法更成熟,這對行業而言是好事。版權訴訟越多,行業就越干凈,發展空間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