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商務部就上月爆發的電商價格戰頻繁表態,讓各家電商的“口水”少了很多,不過背后的模式之爭卻一直未停歇。昨日,國美副總裁何陽青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京東依靠資本力量推動的模式相比,線上線下都做強的模式才最具競爭力,“純電商的京東未來如何,大家難以預見”,暗諷京東模式沒有未來。而面對即將來臨的國慶、中秋雙節,各大電商又在摩拳擦掌,在懲處措施還未落地之前,號稱醞釀新一輪的價格大戰。
線上線下融合是最終歸宿
“8·15”電商價格戰之后,業內引發了一場關于電商發展模式的廣泛討論。蘇寧電器副董事長孫為民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將電商區分為“產業驅動型”和“資本驅動型”。
蘇寧的老對手——國美電器這一次沒有選擇站在對立面,也認同這一分類。國美副總裁何陽青對本報記者表示,國內電商有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依靠資本力量推動的純電商京東模式;另一種是線上線下共同盈利的國美蘇寧模式 。
何陽青還判斷,“線上線下都做強的模式才最具競爭力,可盈利的企業才能可持續發展。相比之下,純電商的京東未來如何,大家可以預見。”
資深分析師呂伯望預言,傳統經濟企業的電子商務最終歸宿是線上線下融合。
電商競爭無論是哪種模式,最終比拼的還是供應鏈和物流,業內人士巍紅燕認為,在供應鏈和物流方面存在短板的中小型電商很可能在行業洗牌中倒下。
電商國慶價格戰啟動
雖然發改委將電商的“8·15價格大戰”定性為“價格欺詐”之后,三大電商集體認了錯,但這并未能讓他們的價格戰就此結束。記者了解到,盡管距離國慶還有近半月時間,事實上電商渠道促銷已經率先啟動。
國美商城就打出國慶前“見證低價奇跡,差價雙倍返還”口號。而蘇寧易購和京東也不甘示弱,前者仍承諾“貴過京東,差價兩倍賠償”,后者則推出“買300元送1000元贈券”的促銷活動。
不過在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看來,幾千元的家電上下浮動幾十元并不能形成價格戰,企業在誠信經營方面仍需要反思。
電商分析師莫岱青指出,價格戰是電商行業市場競爭的一個最基本形式,但并非唯一的競爭形式。電子商務完全可以從價格之戰提升到品質、核心競爭力之戰。
商務部則透露,正在抓緊電子商務管理條件,用法規來引導電子商務的發展。但截至目前,懲處電商的具體舉措還未公布,規范性的法規離落地仍有一段距離。電商規范之路仍然漫長。(記者 劉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