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小小的快遞運單把消費者的隱私泄露殆盡。本報10月26日報道了《快遞單泄個人信息招禍上身》后,近日網絡上販賣快遞單號進而泄露用戶隱私的利益鏈條引起社會強烈關注。有業內人士透露稱,出售單號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起初是為方便電商賣家虛構交易“刷鉆”(刷交易量和信譽),但同時泄露的消費者信息也可能被用于營銷推廣或其他非法用途。在網絡上以“單號”為關鍵詞搜索,顯示的結果除了各家快遞公司的單號查詢之外,還有多家出售快遞單號的專業網站,包括“dh31”、單號吧、淘單114、百度“單號吧”貼吧等。昨日記者采訪了多家快遞公司,對方均表示公司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快遞運單經過電商、收件員、分揀錄入等多個環節,無法說清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快遞收件后個人隱私已被泄露
昨日記者在“淘單114”上看到,多達21家快遞公司的快遞運單號被公開出售。名為“單號吧”的網站提供的10月6日快遞單號數據顯示,一個單號顯示發送至甘肅蘭州市七里河區某具體地址,記者來到快遞官網查詢,該單號的確是送至甘肅省蘭州市市區,但最新追蹤記錄則顯示在上海運轉中心航空中轉站。該網站稱收到該批資料的時候還未掃描,快遞收件員已經取件在手,這也意味著消費者的個人隱私從快遞員收件后便已經泄露。
對于這些單號交易網站的數據來源,昨日dh31網站的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公司與快遞公司內部有“合作”關系,不用擔心是虛假單號。而“淘單114”網站則稱單號來源于各地快遞員,并表示快遞員可能會出售單號賺錢,稱加盟商每天會有幾十到幾百甚至上千的收入。據了解,這些快遞單號網站通過向發布信息的會員收取服務費或分成來盈利,有些網站則直接公開出售單號資源。
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遞網點負責人表示,除了電商企業可能泄露外,在快遞公司方面多是由一線的收派員或負責錄入信息的工作人員泄露,一些小型快遞公司或網點定價低、本身利潤就不多,通過出售快遞單號賺取外快也是普遍的事情。
網店利用快遞單號虛構交易
據了解,利用快遞單號刷鉆已是業內公開的行規。一些網店賣家為了快速地提升信譽和人氣,往往通過“虛構”交易來制造假象,而在網絡上也存在大量的專業的刷鉆提供商。
記者在“dh31”的單號交易上看到,該網站已經成功交易763293單,總成交金額也高達153萬元。該網站客服人員表示,提供申通、中通快遞單號,不僅保證單號唯一,而且可以提供快遞底單的照片防止淘寶抽查。
昨日一位淘寶賣家對記者表示,淘寶系統已打擊刷鉆業務,使用虛假單號多了很容易被查到,但是只要了解物流運單審查機制刷鉆就容易多了。首先要了解各大物流公司的運單號碼規律:10位到13位不等;如果填寫的快遞運單號碼不合規則或沒填寫,一定會被淘寶人工查處的。而符合位數等規則后只是訂單號時間不對或填寫的訂單號不存在,被查處的幾率卻很小。
該人士還提供了幾種安全的方法,例如去一些交易網站上購買真實的快遞單號,或者干脆把真實單號的后幾位數字改動下,不放心的可以在官網上核對下,或者使用本地的一些不知名的快遞公司,審查人員也幾乎無法查證其真偽。一些店家如果在多家電商平臺上開店,也有可能被用來互相刷交易量和信譽。
免責一廂情愿 三方擔責
律師說法:
事實上,這類單號交易網站也認識到泄露消費者隱私可能帶來的風險,此前發生過多起假冒快遞員騙取錢財、威脅消費者人身安全的案例。單號吧網站則是在網站掛出免責聲明,稱“本站快遞單號只限刷銷量使用,如用于違法等不正當用途后果自負”。
但這些免責聲明也被法律人士稱為“一廂情愿”。昨日法律專家趙占領對記者表示,雖然這些網站出售的是快遞單號,但由于單號中包含的姓名、電話、住址等信息可直接識別消費者個人,同時這些交易網站提供交易平臺且主動參與交易,應承擔侵權責任。而快遞公司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將從單位獲取的個人隱私非法泄露給第三方,情節嚴重的,應承擔刑事責任。
除了快遞行業,像電信運營商、醫院等行業都曾爆出過泄露用戶隱私的問題,消費者屢屢被垃圾短信騷擾。有業內人士建議,除了企業加強管理、完善內控制度之外,監管部門也應加大監管、懲罰和執行力度。
作為消費者,如果發現個人隱私在網站被公開,可通知網站進行刪除,但多數情況下消費者無法及時獲知個人的單號或信息是否被泄露,最好及時對這類網站進行舉報。
快遞公司也建議消費者應做好自我防范,一方面使用正規的快遞公司服務,填寫單位地址收件,而收到快遞后應及時處理姓名、電話、住址、訂單號四項,或直接銷毀快遞信息單據,類似電話費賬單等各種印有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單據也應處理。在網絡、商家處填寫個人信息時也應從簡,避免被他人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