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底,山東冠縣17家網吧門口被貼上落款為冠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的通知,上書“停業(yè)整頓兩個月”,一直到現(xiàn)在,冠縣幾乎所有網吧全部關閉。冠縣網絡監(jiān)控負責人稱,如果不實現(xiàn)實名制,上網者可以不負責任地隨意發(fā)表言論,“太亂”。
冠縣關閉網吧的理由,一是“去網吧的除了孩子就是‘社會閑雜人等’”,二是“現(xiàn)在電腦普及率高了,想上網的在家上就行”。冠縣關閉網吧的事跡也是相當感人的,官方的說法那是“犧牲一小部分商人的利益”,換來“絕大部分民眾的叫好”,很有點壯士斷腕的味道。
我想問冠縣有關方面:一刀切地關停幾乎所有網吧的做法有沒有征詢利益關聯(lián)方的意見,決策程序是否正當,給網吧經營者造成的損失如何補償?如果這些問題回答不好,就算關停政策深孚眾望,它給市場造成的影響依然十分惡劣。另外,如果靠剿滅的方法來解決網絡時代的社會癥結,郁結的民眾情緒遲早會在另外的途徑與領域發(fā)酵變異,這對公共利益損害更大。
上網者隨意發(fā)表言論,孩子對網絡依賴,靠關網吧也是治不好的。沒有了白網吧,必然有黑網吧及時出來填補市場。當地相關部門真有這個決心,不如斷電比較徹底—————這樣一來,所有電子信息網絡全部熄火,大家回歸心口相傳的原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