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隱私或早已暴露
網友發帖稱,只要在百度和谷歌輸入一個人的一項信息,如QQ 號、手機號碼等,就總能搜索出其他相關的信息,比如姓名、博客地址、公司等。他稱,喜歡網上交友的網友,往往都會喜歡“起”一下對方的老底,而通過僅有的 QQ號、手機號、MSN這條線索,借助百度和谷歌就能辦到。
律師:“人肉搜索”難問責
廣東省人大代表、國鼎律師事務所朱列玉律師表示,網上信息泄露和“人肉搜索”在法律上仍然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沒有很明確的法律可以作為依據去處理這種情況。如果問責對象是發起“人肉搜索”者,往往要看他的初衷或者是目的,看他是否具備惡意。此外還要看手段,是否通過黑客等盜取信息的手段,如果只是通過網上搜索引擎獲得信息,那么這些信息屬半公開化的信息,這樣的獲取方式,法律上是難以問責的。
近日,一名網友在論壇上發帖《百度和谷歌其實很可怕,你的隱私或早已暴露》。發帖人舉了他自己的例子:“一個人加了我Q,上來就和我罵起來了。”“于是我就翻他信息,QQ空間是鎖的,我就去百度搜了他的 QQ號,果不其然,一連兩頁的信息都出現了!有在征婚網站發的帖,有在游戲論壇的,于是我在征婚網站找到他在該網站的ID,里面有他的照片、聯系方式等等,原來是個大齡未婚、戴著眼鏡、滿臉痘痘且矮胖的男青年,于是我立即把他的照片發過去,想嚇唬嚇唬他,自然的,最后他向我道歉了。”
發帖支招:論壇注冊莫用個性ID
發帖人發帖主要是想讓網友避免信息泄露,他介紹了其中一些方法。比如,要到論壇注冊網絡ID,最好不要設置專有個性的獨特ID,“如果一個叫王翠花的人是1985年出生的,她就喜歡用wch1985這樣的ID,這可以說就是她的第二個身份證了,你去百度、谷歌上搜,什么信息都有。”比如,QQ空間、網絡博客一定要對陌生人加密。“上次我的一個同事打電話聯系不上,也不知道他家住在哪,我就到谷歌上搜他的手機號,最后在某區政府網站上找到了他家的地址,原來他因為他媽的養老金問題在上面反映過一次,還留了具體地址,于是我就找到他了,把他嚇了一跳,他知道后特別憤怒,找到區政府網站才把信息刪除。”網友熱捧:
尊為反“人肉”基礎教程
該帖子在天涯等論壇上熱傳,不少網友都稱開始了解到“人肉搜索”的強大。網友張小花稱:“以前大學畢業找工作,有外企把擅長Google也作為一樣能力,我看了這帖才明白,擅用Google能“人肉”出那么多的信息,受教了,自己也要小心了。”網友甚至把該帖捧為“反人肉基礎教程”。
記者體驗:輕松搜到自己QQ號
為了試驗這名網友的方法,記者分別在百度和Google輸入自己的QQ號,發現在Google的搜索結果里,第一行就列出了“廣州日報某記者 QQ××××”,不得不讓記者吃驚。原來今年8月,記者為采訪方便加了一名網友的QQ,該網友或許出于熱心,在百度貼吧里發帖子《幾個有影響力報社記者的聯系方式,希望對網友們有用》,記者的QQ就這么公開了,上面還有其他一些報社記者的名字、QQ甚至手機號碼。
“人肉搜索”專家:網絡走過就會留痕
湖南網友張洪峰是著名的網絡舉報人,也是“人肉”方面的專家。他向記者表示:“實際上,被‘人肉’幾乎無法避免。只要你或你的朋友在網絡上走過,就會留下痕跡。”他舉例道:“上次我要了解一個地方官員的信息,我只知道他的名字,連頭銜都不太清晰,后來我通過在網絡上搜索他的名字,找到了他同事的博客,他同事在博客里提到,今天早上,我跟×××去哪里哪里吃飯,最后我通過這個博主,找到了想要的信息。”
張洪峰介紹了一些避免信息泄露的方法:“比如注冊論壇賬號時,一些不是必填的項目就不要填,填QQ號時,可以在號碼中間加空格,比如1234,可以寫成1234,這樣看的人看得懂,但搜索引擎一般搜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