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香港《大公報》刊文說,山東冠縣全部21家網吧被當地派出所責令“停業整頓兩個月”,期滿后仍遲遲不能重新開張。與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一關了之”相比,我們更應該考慮如何提高管理智慧,把網吧真正變成普及科學知識、體驗現代娛樂的場所,在青少年享受網絡便利和避免不良影響中尋求平衡點,實現共贏。
文章摘編如下:
從7月29日開始,山東冠縣全部21家網吧被當地派出所責令“停業整頓兩個月”,期滿后仍遲遲不能重新開張。盡管原因引人猜測,但冠縣縣委宣傳部堅稱,“我們做了一件人人拍手稱快的大好事,是切切實實的解決民生問題”。
并非人人拍手稱快
偌大的縣城,網吧全部被關,一時間冠縣流言四起。有人猜測,“網民在網吧發表了批評縣計生辦的帖子,招災”;也有人懷疑純屬長官意志,“新任縣長因為自己孩子愛上網,對網吧深惡痛絕”。對此,冠縣給出的官方解釋是:“外界呼聲太高,家長反映太多,于是進行集中治理整頓。”作為外人,我們難窺冠縣停業整頓所有網吧的真實動因,但即便出于治理未成年人迷戀網吧問題的本意,恐怕也不見得是“人人拍手稱快的大好事”。
誠然,一些青少年網絡成癮已成普遍社會現象。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青少年網民中,網絡成癮者占十分之一。作為容留未成年人上網的主要場所,網吧無疑成為眾矢之的。事實上,主張關閉全部網吧的聲音一直不絕于耳。2006年10月,山西方山縣委書記一聲令下,取締縣城所有網吧,方山縣也因全國第一“零網吧”縣名噪一時。
然而,需要厘清的是,網吧本身并沒有原罪,如果有問題的話,也是管理方面的問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就網吧而言,運作規范可以為青少年搭建起了解世界的渠道、獲取先進技術的通道;管理失范則會誘導未成年人癡迷網絡游戲,甚至受到暴力淫穢等不良信息的腐蝕。
就目前來看,網吧的確暴露出了諸多問題,但我們應該學會辯證看待,而不是以偏概全,因噎廢食。試想,因為孩子容易染上網癮,就關閉網吧,是不是由于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就要封閉公路、停開汽車呢?這顯然是荒謬的。
提高行政管理智能
不僅在情理上站不住腳,動輒關閉所有網吧的做法還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一方面,文化市場實行許可經營制度,除了黑網吧外,更多網吧都是通過審批取得合法營業資格的。如今,不加解釋就要求無限期停業整頓,經營者的經濟損失誰來補償?同時,“一刀切”式的關閉網吧,看似保護未成年人,卻也將所有人拒在互聯網的大門外。對于公眾來說,獲取網絡信息的需求又將如何得到滿足呢?
與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一關了之”相比,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提高管理智慧,把網吧真正變成普及科學知識、體驗現代娛樂的場所,在青少年享受網絡便利和避免不良影響中尋求平衡點,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