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多個地方出現搶購食鹽現象
昨天本刊接到了多個城市的讀者打來報料電話,反映食鹽遭搶購,一些商家趁機提價,一包鹽賣到10多塊錢。
疾病控制中心相關專家昨天晚上接到電話后,對搶鹽事件非常吃驚。他表示,海水受輻射污染關鍵要看日本的核危機是否進一步惡化。但是從目前監測的情況來看不用擔心。因為廣東離日本很遠,海水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我國食鹽大部分是礦鹽,海鹽的量不會超過20%。廣東省大概也只有三成左右的食鹽是海鹽,而且我國礦鹽資源充裕,不會供應不上的。
昨晚10時30分,省鹽務局新聞發言人馮啟明回應本報,表示針對廣東個別地市出現的食鹽搶購現象,已經啟動了應急預案,目前全省食鹽儲備充足,庫存可以保證全省三個月的使用量。
針對廣州市面上出現的缺貨現象,該人士表示,廣東省已經開始加緊食鹽的調度,明天就會補上,一定能保證市場供應。他稱,相信這次市民也是被核輻射等謠言所誤導,當然也不排除個別人為的炒作,或者惡意制造事端。
謠言引發浙江搶購碘鹽現象
日本核電站泄漏事故備受關注,在浙江有謠言稱食用碘鹽可以防核輻射,引發寧波等一些地方出現碘鹽搶購現象,專家認為謠言荒謬,搶購碘鹽毫無必要。江省衛生廳今天還開通了96301核與輻射防護科普宣傳熱線。
16日傍晚,記者接到寧波市鎮海區市民林俊的報料,稱該地區一些超市食用鹽脫銷。浙江華聯商廈負責人楊軍告訴記者,該公司旗下的一些超市門店內的食用鹽下午遭到了搶購,傍晚時分貨架上基本上都找不到食用鹽的影子。三江購物超市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該公司旗下的門店15日食用鹽銷售量是平時的2倍,而16日的銷售量更是急劇上升。
楊軍表示,市場上并不是缺貨,只是由于物流或人員跟不上,導致食用鹽來不及上架,出現短時間斷貨。“晚飯的時候,我們組織人員大量上貨,同時在一些大的門店專門配備人員對少部分盲目囤貨的群眾進行說明,限買2包。”
楊軍告訴記者,此次搶購主要是謠言所致。有謠言稱:日本核輻射會污染海水導致以后生產的鹽都無法食用,而且吃含碘的食用鹽可防核輻射。對此,寧波市環境監測中心輻射監測室主任徐政強認為非常荒謬,“防核輻射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服用一片碘片,因為每片碘片中含有100毫克的碘,而根據衛生部的規定每公斤食用鹽中碘含量僅為20-30毫克。”
此外,徐政強認為核輻射對于海水的影響,僅限于距離非常近的區域,且濃度要達到非常高的程度。“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放射性物質,日本核電廠泄漏的核輻射想把這么大的太平洋水搞臟根本不可能。”“而且,日本東南沿海比較大的一股暖流是日本暖流,由南向北走,不會繞過日本島到中國洋面。”徐政強稱,目前寧波對核輻射數據的監測一切正常。
據相關部門監測結果表明,目前尚未對浙江省環境造成放射性影響。浙江各級衛生部門今起開通了96301科普宣傳熱線,為市民答疑解惑。
南京市民搶購食鹽
超市的鹽都被搶光了!昨晚陸續接到無錫、南京及蘇州等地讀者打來的電話,稱在超市既買不到碘鹽,別的鹽也脫銷了。有的搶購者擔心日本核電站爆炸對人體有影響,買點加碘鹽回去吃預防核輻射,有的則擔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質污染,沒法再提煉鹽。
記者趕赴住地附近超市探訪,聽超市服務人員稱,從昨天傍晚開始,到超市買鹽的人突然開始增加,有的人甚至大批量購買,他們問了一下,結果有兩種回答,一種是擔心日本核電站爆炸對人體有影響,買點加碘鹽回去吃預防核輻射,另一種是擔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質污染,沒法再提煉鹽。
江陰市民施先生昨晚致電本報新聞110稱,老婆先在網上看到浙江上海等地居民因為擔心日本核電站的不良影響而搶購食鹽,之后他連跑了六家超市,都沒買到鹽,所有放鹽的貨架都空空如也,“有一對小夫妻站在我前頭,跟超市工作人員說,他們要一千袋鹽,我嚇了一跳,但超市工作人員倒是一點不奇怪,只是對他們說,別說一千袋,一袋都沒有了。”
記者在康盛花園蘇果超市社區店平常放鹽的貨架上連鹽粒子都沒看到。據工作人員說,傍晚時開始就陸續有人來買鹽,而且買的量比較多,平時最多兩三袋,現在一買就是七八袋,半小時前來了個男子把剩下的鹽都買光了,說二十塊三十塊一袋他都愿意買,現在超市已經沒有庫存了。該男子擔心海水被海嘯卷起的各種臟東西污染,尤其擔心被核電站爆炸散發出來的放射性物質污染,將來沒法再提煉鹽,所以才提前儲備。
記者隨后又來到翠島花城南門一家蘇果好的24小時便利店,發現放鹽的三個筐全是空的。店員告訴記者,從昨天傍晚開始陸續有人大批量買鹽,平時兩三塊一袋的鹽,現在十塊二十塊一袋都愿意買,說是吃含碘的鹽能防輻射。
此后蘇州讀者吳先生打來電話說,連跑了好多店都買不到食鹽了,商店里的人只是說跟日本核電站爆炸有關系。他又打電話給江西上饒老家,得到的反饋是老家也出現了搶購食鹽的情況。
而來自浙江寧波的陳先生告訴記者說,兩天前寧波就開始出現買不到鹽的情況。記者了解到,在杭州、紹興也出現了搶鹽現象,不少居民紛紛搶購鹽以備戰日本核輻射污染,市民的哄搶直接導致各大超市食鹽脫銷。
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受到輻射影響嗎?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天然輻射的影響,人均每年接受的天然輻射劑量為2.4mSv,其中,來自宇宙射線的為0.4mSv,來自地面γ射線的為0.5mSv,吸入(主要是室內氡)產生的為1.2mSv,食入為0.3mSv。地區差異造成各地區的值會有所不同,例如在伊朗、印度一些地方高達200mSv,人類的很多活動也都會有輻射,例如,人們攝入的空氣、食物、水中的輻射照射劑量約為0.25mSv/年。戴夜光表每年有0.02mSv;乘飛機旅行2000公里約0.01mSv;每天抽20支煙,每年有0.5-1mSv;一次X光檢查0.1mSv等等。這些日常劑量經過長期觀察和調查,對人體沒有造成危害。
為什么目前不宜服用碘片?
核與輻射突發事件發生后,人有可能攝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狀腺內,使這個器官受到較大劑量的照射,此時應該服用穩定性碘。浙江省的監測結果表明沒有受到放射性污染,目前沒有必要服用碘片,不能僅憑個人主觀臆斷或因恐懼而擅自服用。政府在評估事故狀態后會決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服用碘片應在政府部門的統一安排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什么情況下服用碘片(碘化鉀)?多吃些碘鹽是不是可以達到和服用碘片一樣的效果?
當發生較嚴重核污染的情況下,應該有計劃地在一定時間內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鉀化合物,是一種穩定性碘,能阻斷放射性碘被人體甲狀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的排出體外,達到保護機體組織的作用。但是,碘片也只能阻斷放射性碘的吸收,對其他放射性物質是沒有作用的。這就是為什么碘片的服用要與其它防護措施(如隱蔽待于室內、關閉門窗等)綜合使用。
碘鹽和碘片是不一樣的,碘鹽中的碘含量相對較低,起不到預防放射性碘的作用,不根據實際情況、盲目過量的吃碘鹽對身體是有害無益的。
如何進行自我防護?什么情況下應該采取隱蔽措施?
市民應避免恐慌,及時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掌握正確信息。應急狀態下可以采取一些應急防護措施,如隱蔽、撤離、關閉門窗和通風系統、出門戴口罩、用干或濕毛巾捂住口鼻、盡量減少皮膚暴露等。對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員應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洗淋浴。
有較大量放射性物質向大氣釋放的突發事件發生時,應采取隱蔽措施。隱蔽時應關閉門窗及通風系統,以減少放射性物質的吸入和外照射,隱蔽可使建筑物內的人員吸入劑量約降低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