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農夫山泉瓶蓋和瓶口處出現疑似“蟲卵”,有關專家表示,“不排除生產過程出問題,應盡快公布該批次產品批號——
近日,北京通州超市內的多瓶農夫山泉的瓶蓋和瓶口處出現疑似“蟲卵”,在媒體跟蹤報道后該事件持續發酵。7月26日,當科技日報記者致電農夫山泉公司服務熱線詢問情況時,編號7503的接線員給出的回應是:“該批次產品沒有下架,不是公司質量問題,公司已經做出回應。”
顯然,這與24日農夫山泉公司負責北京地區銷售工作的王經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做出的“公司已經對于通州地區該批次的數百箱農夫山泉進行下架,并對有問題產品進行檢測,會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對此事件進行處理”的說法有所出入。
對此次“蟲卵”事件,農夫山泉公司回應稱:蟲卵位于瓶口外側螺紋處,屬瓶口密封面以外,并未在瓶內,不是生產原因造成的,而是經銷商或小店存放不當造成。該解釋是否得到了認可呢?
“我關注了此次事件,據報道蟲卵的位置是在瓶蓋被開啟后,附著在瓶蓋螺紋處的內側,對水質還是會有一定的影響的。這應該跟儲運關系不大,不排除生產過程出的問題。”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副研究員趙飛虹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表示。
趙飛虹說,由于發現蟲卵的位置是在瓶蓋內側,她懷疑是瓶蓋在出廠前被蟲卵污染了。受到蟲卵污染的產品到底流向了哪里?她表示,貨物廠家一經發出,具體的流向就不容易掌控了,一般都是經銷者比對批號自行下架再聯系廠家回收。
此外,對于此次事件的進展趙飛虹也提出了質疑,“按照國際慣例,事件發生后首先應公布這個批次產品的批號,以便經銷商和消費者對產品進行檢查,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場。”趙飛虹說,每個瓶子都有批號,批號的位置是跟生產日期在一起的,很容易找到。
“蟲卵”事件在網絡持續升溫,使“瓶裝水”一時遭遇信任危機,對此,趙飛虹表示,與普通自來水相比,瓶裝水更便捷,安全性更高,此次“蟲卵”事件應該只是個小概率事件,瓶裝水的處理工藝要比自來水精細得多,可以放心飲用。
針對很多消費者對于現在瓶裝水水源地是否受污染比較嚴重的疑問,趙飛虹表示:“現在這個問題很多專家也在質疑,一般地下水的水質比較有保障,湖水、河水等水庫水的水質相對差一點,消費者可以有選擇的購買。”
事發后,受“蟲卵”污染的批次產品是否得到了有效檢測?記者聯系了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截止到發稿,其表示“還沒有接到國家質檢總局的檢測通知”。
“無論是否與生產有關,作為企業應該盡量去召回自己的問題產品,并在媒體上給予一定的解釋,才會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趙飛虹說。(記者 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