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畢業才一個月,張良清的同學們就意外得知,他從公司宿舍上鋪摔下已昏迷7日。醫生說,昏迷病人要想早日醒來,需要親人朋友不間斷地呼喚,刺激病人神經。幾十名同學聞訊后立刻行動,同學們相約從廣東各地趕來,輪流在病床邊和他說話,他開始流下眼淚……奇跡,會發生嗎?
昏迷病人何時蘇醒,關鍵是看病人的傷情和醫生的處理,但對病人的呼喚式護理也有一定幫助。像聽到的聲音、聞到的氣味、嘴里的味道、皮膚的撫摸,親友對昏迷病人的這些感官刺激,也是對其大腦皮層的良性刺激。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腦外科副主任醫師駱錦標
入職五天出意外
21歲的張良清是江西臨川人,今年夏天,他從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畢業,應聘進入位于廣州花都區的一家沖壓公司。7月11日,他來到新公司報到,正式入職。公司安排員工住進4人宿舍。
張良清的父親張慶云告訴記者:7月16日早晨,也就是兒子入職后的第五天,他一不小心從約1.8米高的上鋪跌落,頭部重重地砸在地面上,當即失去知覺。公司同事馬上將他送到了花都區中醫院,當天他接受了兩次開顱手術,每場手術都耗時三四個小時。手術去除了腦中淤血,昏迷的他被推進ICU病房。
當天晚上,張良清的父母從撫州老家趕到花都,看到的卻是像植物人一樣昏迷不醒的兒子。“救命是醫生的責任,蘇醒就只能靠他自己和你們了。”醫生告訴張慶云,對于摔傷昏迷的病人,越早醒來越好。至于手術后什么時候蘇醒,一方面看病人能不能挺住,同時也急需親人朋友的呼喚,對病人神經產生強烈刺激,這有助他早日醒來。
開始幾天,一天只有一小時探視時間,張慶云夫妻倆說到口干舌燥,也沒什么效果。“兒子上高中后就住校,這七年很少在家住,他內向害羞,和我們交流不多,我倆說來說去,就是家里那點事。”張慶云因此想起拜托兒子的同學們來幫忙。他用兒子的手機群發了一條短信:“張良清頭部重傷,頭顱開刀兩次,至今七天未醒。”同學在確認消息后表示要捐款。張慶云解釋:“公司把醫藥費全包了,我們不缺錢。只是想你們在方便的時間來醫院看一下,和他說說話。”
同學呼喚奇跡出現
第一天:流眼淚
第二天:動手指
第三天:睜開眼
“我打電話給同學們,想動員在廣州的同學到醫院探望,同學之間畢竟有話說,也許可以幫良清早日蘇醒。”班主任李老師對記者說,畢業不滿一月,本來意氣風發的同學,此刻竟昏迷不醒,班級同學都很掛念。結果,整個廣東地區的同學都被動員起來了,不少人從佛山、東莞、深圳、珠海請假趕來。23日,來了8個同學;24日,來了15個。
“幾個女同學一進病房就哭了。”良清的大學室友吳鋒清說,同學們集中探望,在病床邊回憶大學點滴,一遍遍喊著他的名字。“他知道我們來,他能感覺到。”在同學們第一次探視時,七天沒有任何知覺的良清,眼皮雖緊閉,眼珠卻開始轉動,眼角還流下淚水。第二天反應更加強烈,手指微微晃動。大家都很激動,五六個同學約好,以后每天來一個,和良清說話,直到他醒來為止。
在班級Q群里,幾乎所有同學的個性簽名都換成與“良清”有關的句子。張慶云的手機上也是短信不斷,有的同學因為路遠,就發來一條條“心里話”,讓父親在病床邊讀給兒子聽。“我會永遠保存這些短信。”
蘇醒后仍有部分失憶
7月25日早晨,一直守在病房邊的父母驚喜地看到,昏迷近10天的兒子慢慢睜開了眼睛。“你知道我是誰嗎?”父親強抑激動,小心地問。“我知道。”兒子有氣無力地應了一句,再次陷入昏迷。這一次昏迷持續了兩天。7月28日,張良清出現醫學意義上的蘇醒,即大腦有意識,不再昏迷。醫生感嘆,根據以往病例來看,像張良清這樣的病情,樂觀估計也要二十多天才能蘇醒。張慶云心里明白,這份功勞要算在同學們身上。
現在,張良清已轉至普通病房。他的記憶只恢復了一部分,同學也不能全部記得。記者問:“現在最想做什么?”他弱弱回答:“我想記住我的同學們。”
短信加油
我們大家都在
等著你
●小良子,我是黃健彥,你還記得大一的時候,我們天天在一起的調侃歡笑嗎?后來一個暑假,你成熟了很多。你告訴我,你有了方向,五年后要去開創一番事業,一直以來,我都覺得你是對的,你的事業才剛剛開始。希望你堅強振作、早日康復,為了你自己,也為了所有關心你的人,努力!小良子,我們都在你身邊,為你加油!
●前兩天聽說你的消息后,我們大家都很心疼、揪心!聽說你一個星期還沒有醒來,遠方的我們都在默默地為你加油、打氣!在我眼里,你是個天才,我很欽佩你,能在短短的時間內精通UG軟件,在軟件學習上你幫助了我很多。小良子,人生旅途還有很多風景等著你去欣賞,還有很多輝煌等著你去創造!醒來吧,不能再睡了哦,再睡就變成大懶豬啦!你的死黨王蘭鎮。
●小良清,還記得我們曾經在學校翠湖邊的那次談話嗎?你說你畢業后要努力工作,好好孝敬父母,你肯定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吧!如果你不想叔叔阿姨再為你操心的話,你就趕快好起來,回到你的戰場上去。劉青云。
●小良清,我是彭世珍,你的老班長。我人在浙江沒辦法來看你,這是班長沒盡到自己的職責。小良清,雖然你在學校比較內向,但我們聊天都能聊得很深入,對于生活你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于工作你敢于拼搏,你是個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的人。我相信在這次與病魔的斗爭中,你一定能夠勝利。因為有你的堅強,因為有我們的愛。我們大家都在等著你,等著若干年后的聚會,記住我們班一個都不能少。(文/ 記者石善偉 實習生張賡亮 圖/ 記者邱偉榮 通訊員李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