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又進入獻血“淡季”,有患者反映“北京各大醫院鬧血荒,患者要手術,親人先獻血”。有人開始質疑,每年那么多人獻血,那些血都流向哪里?“無償獻血,高價出售,其中巨額的差價被一些所謂的慈善機構侵吞”。
當下正值獻血淡季,在網友的質疑聲中,獻血量不足更“雪上加霜”。近來全國各地不斷出現有關“血荒”報道,事實真相到底如何?記者近日獨家采訪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劉江,追問因“被獻血”背后的重重疑云。
網曝患者家屬“被獻血” 是否“血荒”重現?
記者:有患者反映,“到北京部分大醫院做手術,需要患者家屬互助獻血,才能手術”。是否存在這種情況?
劉江:患者所反映的情況,可能在個別醫院確實存在。北京市血液中心給北京178家醫院供血。8月份,血液中心給醫院供血量下降20%左右,部分醫院難免出現擇期手術推遲情況。
互助獻血是無償獻血的一種方式,國內外普遍存在。特別是在缺血的情況下,互助獻血占一定比例。7月北京進入獻血淡季,一個月內互助獻血達2000多人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血液短缺。
醫院在鼓勵互助獻血時,在操作中可能出現了偏差。比如醫生、護士,在臨床動員時對病人說,你要獻血的話,就給你排手術,要不獻血的話,就再等等。這種動員方式存在問題,我們也會進一步規范動員獻血。
記者:現在血液中心給醫院供血量下降20%,是否影響危急救病人正常用血?
劉江:北京各大醫院臨床急救病人用血大約占整個用血病人的30%。就是說我們現在給醫院供給血量降低了20%,相當于過去的80%,應該不會影響到急救病人的用血。現在只是一些擇期手術在適當推遲。
衛生部直屬的北京醫院輸血科的數據證明,北京市血液中心供血如果低于正常供血10%,對于臨床病人用血不會有太大影響。如果血液中心供血低于正常值20%左右,醫院里可能部分擇期手術就要推遲。
記者:近來媒體普遍關注“血荒”,采供血量減少20%是否意味著北京出現“血荒”?
劉江:用“血荒”這個詞,我認為不是很準確,也不合適。現在來說,季節性的血源短缺肯定是存在的。北京每年都要面對季節性血源短缺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季節,一個就是夏季的七八月份,另外是12月、1月、2月、3月這幾個月。
北京90%以上的無償獻血來自街頭流動采血點,可以說是“靠天吃飯”,每天采血量,和街頭的人流總量直接相關。特別是冬季會出現血源短缺,冬季不僅惡劣的天氣天數比較多,再加上夜間的時間比較長,街頭人少。現在天氣炎熱,再加上雷雨天氣比去年要多,肯定要影響采血量。
網曝“無償獻血有償用血” 血液中心是否“用血牟利”?
記者:有患者反映,“無償獻血,為什么到了醫院,再給病人輸血時卻要收費?而且還不便宜。血液中心賣血的錢都流向哪里了?”
劉江:北京市城鎮居民醫保、農村戶口新農合,據我了解,這兩個基本上都覆蓋了98%以上的人口。病人在醫院輸血,完全可以通過醫保、新農合報銷80%或70%,如果患者獻過血,還可以到血液中心報銷剩余部分的輸血費用。
北京市規定,一個人獻血400毫升,10年之內,他本人免費使用5倍的血。那就是在5倍以內就全都報銷了,如果超過5倍的話,除了醫保或新農合報銷的部分,他就要自己負擔不能報銷的部分。
血液中心給醫院供應血液時,每200毫升收費220元。這個血液價格是由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全國統一價格。血液價格的構成包括四方面:采集費用、檢測費用,分離加工費用,儲存費用。現在血液價格里面,并不包括采供血機構的人員成本,血液中心的運行都有國家財政支持。
記者:血液中心是否在靠賣血收入補貼一部分收入?
劉江:北京市血液中心財務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即按照國家收費標準收費,所有收入完全交給財政,如果花錢的話按照預算進行撥付。每年北京市還需要有3000多萬的財政補貼維持血液中心運行。換句話說,如果沒有3000萬的財政補貼,血液中心就不能正常運轉,更談不上“暴利”。
記者:血液中心叫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血液中心和紅十字會是什么關系?
劉江:紅十字會跟北京市血液中心沒有直接關系,只是一種協作關系。北京市血液中心隸屬于北京市衛生局,紅十字會參與無償獻血的宣傳、表彰工作。
國內460多家血站規模以上的采供血機構(采供血機構是幾級:省、自治區、直轄市叫“血液中心”,地市一級叫“中心血站”,縣一級叫“血站”),掛“紅十字”大概不會超過10家。這是歷史形成的,無償獻血最早是由國際紅十字組織倡導的,加掛“紅十字”主要為方便國際交流。盡管現在紅十字會遭到一些質疑,但它對推進無償獻血工作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
網曝有人組織賣血謀取暴利 “血托”如何監管?
記者:有人以家庭互助獻血的方式,組織其他人賣血,從中謀取利潤。如何監管這種情況?
劉江:現在“血托”的生存空間主要是家庭互助獻血。家庭互助獻血即患者親人、朋友、同事獻血經檢測合格后,所獻血液全部返回患者所在醫院,由醫院輸血科(血庫)統一調配使用。
互助獻血要填寫《互助獻血申請表》,互助獻血應該是患者的親人、朋友、同事,但是血液中心往往無力核對來獻血的人與患者的關系。組織人賣血的“血托”確實存在,“血托”找人以患者“親友”的形式獻血,從中謀取好處。
為了對“血托”進行限制,血液中心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原來填寫《互助獻血申請表》是在醫院領空表,到血液中心填表,有些“血托”守在血液中心門口。現在血液中心要求,這個表必須在醫院填寫完整再拿到血液中心,這樣就增大了“血托”的成本,他在每個醫院都派人盯守找“客戶”,成本就高很多。對于血液中心而言,現在還沒有特別好的辦法打擊“血托”。
記者:有網友質疑,血液中心“只采別人血,自己不獻血”?
劉江:只要進入北京市血液中心大廳,就能看到《2010年度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職工獻血光榮榜》,血液中心每位獻血員工的照片都在那里,接受任何人檢驗。2010年,北京市血液中心共有125人次(94人)參與無償獻血197個單位(200毫升被稱為一個單位)。
記者:北京市一年到底有多少人獻血?獻血量是多少?
劉江:北京市去年一共為全市醫療機構供應血液142噸,142噸血是由40.7萬人次參加獻血來貢獻的。
血液的供應,即便在相對充足的季節,也應該采取適度從緊的控制。在缺血的情況下,醫院臨床不合理用血的情況會大大縮小,如果血液供應充足,反而濫用血液。血液不同于任何東西,來源特殊,存儲期短,因此采供血的數量如何“拿捏”就很難,太多了浪費,太少了不夠救人。未來除了管理的改進以外,還有賴于技術的進步。(記者 李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