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資體檢為哪般
“PET-CT項目一周內都已經預約完畢了,可能要排到十月份了。”在明州醫院體檢中心,導醫護士正忙著給顧客預訂“高價體檢套餐”。
從數據上來看,雖然價位令人乍舌,但“市場”卻好得出乎意料。去年,明州醫院已有1256人選擇“高價體檢套餐”,而今年1月到5月份,就已有1082人。
那么,不惜“巨資”來體檢的都是哪些人呢?
“只要能防病,多花些錢算什么?花錢買心安。有個朋友查出癌癥已是晚期,才42歲,實在太可惜了。”今年年初,曾飛到新加坡做高端體檢的寧波一位企業老總道出了體檢者的心聲。他說,隨著年紀的增大,患病的可能性也增加,早查出來,就不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了。
幾家醫院體檢中心也對高端體檢人員進行分析,結果顯示:40歲以上的人占的比例較高。因為承受得起如此高價的人往往就是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等“生命殺手”的高危人群,他們工作忙碌、應酬多、休息時間少、精神壓力大,多多少少都有些不良生活習慣。他們深知自己長期處在亞健康狀態,非常害怕“猝死”、“腦溢血”、“癌癥”等可怕字眼奪走自己的健康、事業乃至一切。
在精密的先進儀器下,提前發現病灶的不乏其人。
33歲的李小姐在一家外企上班,最初的癥狀也是許多年輕人的通病,胃口不太好,吃不下東西,經常會肚子痛,三天兩頭拉肚子,開始只當是消化不好,后來通過膠囊內鏡查出竟是小腸腺癌。因為發現的早,及時動了手術,現在恢復情況非常好。
“小腸腺癌在早期被發現是非常少見的,作為經驗交流,類似病例已經上了國內核心醫學雜志。”主治醫生介紹說。
明州醫院資料顯示,PET-CT掃描在“健康人群”中查出惡性腫瘤的比例是1.8%,查出良性病變的占檢查者比例的26%,這讓很多人覺得花這個錢還是值的。
體檢不是越貴越好
隨著物質水平提高,身體健康提上了“議程”,從原先的“小病扛著”,到現在“治未病”,體檢一步步走進視野中心,不只是企業老板、白領等經濟相對寬裕的群體熱衷體檢,農民、外來工也努力擠上這輛“班車”。
來自寧波明州醫院國際保健中心的一組數據:去年該體檢中心體檢的總人數為45083人,今年1-6月份體檢人數累計已達30755人,比去年同期增加84.5%。
巨大的體檢人潮涌向醫院,高價體檢、特色體檢“迷人眼”,體檢是否越貴越好呢?
寧波資歷最老的影像科醫生之一的樓垂久醫生認為,PET-CT雖然技術先進,但也并不是百分之百能查出腫瘤的。它的原理是通過葡萄糖代謝成像,敏感度很高,準確性卻沒人們預期的那樣高,有時候也會誤診,把普通炎癥誤認為腫瘤,或把惡性誤認為良性。他認為,PET-CT一般用于腫瘤轉移灶的定位,對于一般的體檢篩查,不太推薦。
“健康體檢不比奢侈品,不是越貴越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明州醫院體檢中心負責人說,體檢時要考慮到自身的年齡、健康狀況、家族史等綜合因素,逐步篩查適合自己的項目。
寧波一位從事醫藥行業30年的老醫生也認為,市場原理并不完全適用在體檢行業。
“無可否認,高價的PET-CT在臨床確實很有用,但是因為高價位隔絕了一大批真正需要的群體,他們似乎怎么也擠不上體檢的‘寶馬車’。”他認為,體檢市場并不應該太過于區分等級,體檢資源的公平也是醫療公平重要一部分。(記者 陳醉 通訊員 于玲玲 吳瑤君)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