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養醫破除了嗎
基本藥物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零差率銷售,引發了各地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保障制度、藥品供應制度的變革。
過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靠藥品加成生存,藥品加成率高的能達到90%。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收入減少,生存困難,醫生收入大幅度降低,以藥養醫的機制不可持續。于是從安徽開始,全國各省開展了一場針對以上幾項制度的綜合改革,意在破除以藥養醫機制,建立新的運行機制,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回歸公益本色。
這場改革目前正在各省推進,并明確將在9月底基本結束。

從目前來看,隨著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綜合改革的穩步推進,老百姓基層看病負擔開始減輕,絕大多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出現門診次均費用下降、住院日均費用下降、門診人次上升的“兩降一升”勢頭,基層老百姓和醫務人員對改革普遍擁護。
這一經驗被借鑒到公立醫院的改革中。目前,縣級醫院綜合改革在全國164個縣(市)先行啟動。未來5年,改革將擴展到城市公立醫院,這必將觸動公立醫院機制體制的深層變革,目標同樣直指公立醫院的以藥養醫機制。
藥物濫用改觀了嗎
基本藥物制度的一大目標是規范藥品的使用,實現合理用藥。
濫用藥現象在我國相當普遍,有數據為證:全國一年消耗104億瓶抗生素,平均每人用8瓶,該數字在北美、歐洲國家只有3.3瓶、2.5瓶。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尤其是農村,濫用藥現象更加普遍。
“基本藥物制度把基層醫生用藥的范圍縮小了很多,并推出處方集,對醫生進行培訓,力圖使基本藥物真正用起來,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對提高合理用藥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復旦大學教授胡善聯說。
衛生部藥政司一項監測顯示,機構監測點2010年平均100張處方用藥總個數260個,同比減少30個,使用抗生素的處方數從53個下降到48個,使用激素的處方數從13個下降到9個。表明基本藥物制度已經一定程度規范了臨床用藥。
綜合配套改革的推進,將更加徹底地切斷醫和藥的聯系,醫生不再靠銷售藥品獲取收入,合理用藥水平將逐步提高。
有些地區已經借該制度實施的機會推行醫藥分開,如四川新津縣率先在農村基層實行區域衛生信息化,藥品供應由配送公司實行專業化管理,藥房不再是利潤中心,該地區的合理用藥水平明顯提高。據了解,該經驗有望全國推廣。
目前,基本藥物制度仍在進一步完善的過程中。下一步,還將推出非基層版本的基本藥物,到2020年將全面建立覆蓋城鄉的、規范的基本藥物制度。(記者 李紅梅)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