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午,在社區居委會負責人的見證下,家住淮安市清浦區清安街道運河新村的69歲老人謝廣亞,通過區紅十字會為他和98歲的老母親辦理了去世后自愿捐獻遺體的手續。他說,他們母子都非常樂意用自己的器官幫助救治他人,或用于科學研究,造福社會。據悉,謝廣亞母子不僅是淮安市最早的兩位遺體捐獻志愿者,而如此高齡的一對母子志愿捐體,在我省也尚屬首例。
兒子跟母親談捐獻遺體
開明老母親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謝廣亞告訴記者,他于1942年2月出生,一輩子從事過很多職業,當過學徒,做過工人,干過行政管理。他的母親生于1913年,父親在他剛記事時便撒手人寰。此后的歲月里,母親一人扛起家庭的重擔,含辛茹苦將他拉扯大,直到他成家立業。
“母親是我最親的人,我永遠不會忘記她的養育之恩。”謝廣亞說,一直以來,他都照料著母親的飲食起居,“老人家患有冠心病,腿骨折過兩次,是我最大的牽掛。”
不幸的是,今年3月份,謝廣亞被確診患前列腺癌,而且已是晚期。為了不讓母親擔心,他沒有實情相告,而是選擇獨自頑強地與病魔抗爭。在將老人家安頓好后,他入院接受了手術治療。
謝廣亞說,前些年,他就知道有遺體捐獻這回事,但對于通過什么渠道捐獻、要辦哪些手續并不了解。正是這場病,使他堅定了捐獻遺體的想法,并開始搜集相關資料。當得知可以通過紅十字會實現這一愿望時,他非常高興。
后來,他和老母親談起了捐獻遺體的想法,提議母子倆一起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沒想到老人家欣然同意。“母親非常開明,毫不猶豫就答應了。”謝廣亞說。
母子倆鄭重簽捐獻遺囑
成淮安市最早的兩位遺體捐獻志愿者
今年8月初,經過一番斟酌,謝廣亞立下了遺體捐獻遺囑:“本人謝廣亞和母親吳舫自愿在去世后捐獻遺體,將眼角膜、肝、腎等器官提供給需要的人……遺體用作醫學研究后火化,骨灰撒向江河湖海,不占用國家一寸土地,以節約資源……”
昨天上午,在社區居委會干部和清浦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帶著這份手書的遺囑,謝廣亞前往清浦區李集鄉以琳老年公寓,探望正在這里生活休養的老母親。
記者看到,老人居住在二樓一間朝陽的房間里。雖已是耄耋之年,但耳聰目明、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見有人進來,老人起身打起了招呼,臉上掛滿了笑容。
“媽,我問您,您同意捐獻遺體不?”謝廣亞當眾問道。“好啊,我愿意!”老人回答得響亮而干脆。隨后,填寫好申請登記表,謝廣亞和母親鄭重地簽名蓋章、按下紅手印,母子倆由此成為淮安市最早的兩位遺體捐獻志愿者,現場隨即響起熱烈的掌聲。
除了捐遺體還要捐遺產
想為社會上的困難人員送去溫暖
除了捐獻遺體,謝廣亞還立下遺囑,表示要捐出自己全部的財產。“不管是銀行的存款,還是居住的房屋,我會一分不留。”謝廣亞說,如果自己去世了而母親仍健在,就用這筆錢供母親安享晚年,剩余的部分全部捐給社會上的困難人員,為他們送去關愛與溫暖。(通訊員 王小平 張玉秀 記者 朱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