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即將迎來“三年考”,昨日,衛生部部長陳竺透露,醫改中期評估工作已開始,除了國內專家外,世界衛生組織也參與到評估中。
昨日,衛生部舉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推進會,陳竺在會后接受采訪時透露,目前正在進行的醫改評估工作,已形成了初步報告。陳竺說,此次評估引進國際組織,是想“看到更為客觀的評價”。
2009年4月,新醫改拉開大幕,國務院發文要求2009—2011年,重點抓好五項改革,其中包括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等內容。按照時間分配,醫改三年任務要到明年3月份正式完成,陳竺說,很多數據還沒有出來,所以此次評估為“中期評估”,不過,對于三年目標完成后是否再做評估的問題,陳竺稱,可能不會再進行新的評估。
對于評估的時間表,陳竺透露,在初步報告的基礎上,世衛組織將進行更為詳細的評估,最快將于今年底完成,而評估完成之后,也有望向社會公布。在推進會上,陳竺說,國內外專家的初步評估結果看,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受到國內外專家的認可。
- 鏈接
健康檔案編碼身份證號識別
2009年7月啟動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我國受益人群最廣的公共衛生干預策略。陳竺15日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央財政先后投入項目經費超過350億元,地方投入300多億元。
根據任務要求,2011年,中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將由15元提高至25元,同時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截至2011年6月底,全國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50.2%,有多于20%的縣區市電子建檔率超過50%。而《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服務規范》中規定,居民健康檔案也將進行編碼,以國家統一的行政區劃編碼為基礎,以村(居)委會為單位,編制居民健康檔案的唯一編碼,同時將建檔居民的身份證號碼作為身份識別碼。
本報記者 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