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將面臨無藥可用
8月,在美國官方持續追查致26個州數十人感染的沙門氏菌疫情源頭之時,最新科學發現,一種抗藥性極強、名為“肯塔基”的超級沙門氏菌恐將蔓延全球。
去年 10月,寧夏兩名患兒被檢測出帶有超級細菌NDM-1,它能抵抗絕大多數抗菌藥物。
“超級細菌”威脅全球。今年4月7日世界衛生日,首屆合理用藥大會召開,恰好契合了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抵御耐藥性:今天不采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肖永紅說,無藥可用并非聳人聽聞,在實際臨床中已經出現。
超級細菌的可怕之處在于超級耐藥,沒有抗生素藥物能對它起作用。肖永紅說,它對所有藥物耐藥,最早在國外發現,在我國也開始出現,從這幾年看,超級細菌最初基本存在于醫院,現在我國已在社區有發現。而且,細菌的耐藥基因會在不同細菌間互相傳遞,如果其耐藥基因傳給致病性很強的細菌,比如說沙門氏菌、痢疾桿菌,不只是感染住院的病人,正常人也將受到嚴重威脅。
肖永紅說,如果我們走到“后抗生素時代”,越來越多的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全球將面臨藥物無效,好像又回到了以前沒有抗生素的時代一樣。
此外,環境中存在較多抗生素,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據海關的檢查報告,因抗生素殘留而被拒絕在海關之外的產品,占出口產品的20%。“即使是出口產品,也能檢測出20%殘留。可以推斷,如果不是出口產品,數字恐更高。”
而讓肖永紅更加不安的是:“牛奶、雞蛋、肉類……畜牧業使用抗生素量也很大,我們的環境中細菌已產生耐藥性。人體被動地接受了抗生素,一旦受到耐藥菌的感染,將會加大治療難度。”
抗菌藥應由政府負責研發
肖永紅表示,抗生素濫用不僅僅影響用藥者個人,還會影響周邊沒有用藥的人,甚至整個人群,就像吸煙的危害一樣,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有些國家提出,最好在抗生素的研發方面采取一些辦法,比如說新藥的研發,鼓勵企業去做耐藥菌感染治療的藥物,而非仿制。甚至有人提出,使用抗菌藥的話應征稅。如果用的是原創的新藥,稅收由使用者承擔,如果使用的是仿制藥,稅收由企業來承擔,避免企業過多仿制。但這提議目前僅停留在制度研究層面。
“我們現在呼吁原創新藥,特別是針對超級細菌的藥,但很多大企業都沒興趣,因為無利可圖。抗菌藥物研發成本高、專利期短、由于細菌耐藥導致使用壽命有限,再則抗菌藥物使用量有限,不像其他治療慢性病(如高血壓)藥物,患者需要長期應用,而抗生素治療感染的療程一般只有1~2周。”肖永紅說。
從公共衛生角度來講,非常需要企業投資,但是企業只會出于自己的考量,政府要承擔研發責任。
新抗菌藥物管理指標
“●抗生素使用率由現在的70%~80%降至60%
●三級醫院抗菌藥物不能超過50個品種,二級醫院不能超過35個品種,比現有情況壓縮了1/3
●外科清潔切口手術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降至30%以下”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