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2日播出的央視《新聞1+1》聚焦高藥價,稱同一款藥品在不同的城市卻有不同的標價。專家強調,只要醫藥公司、醫院、醫生等各個環節利益均沾的潛規則不改變,藥品中標價就很難回歸到合理范圍。解決藥價虛高、整治藥品招投標中的種種亂象,已經刻不容緩。以下為節目實錄:
——賣藥的掙大錢,吃藥的怎么辦?
(導視)
解說:
1300%、2000%、6500%、9100%、從企業出廠到醫院零售,誰敢相信這竟然是一些常用藥物的利潤?
孫志剛 國務院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公室主任:
你可以算出七八種利益。
解說:
上百家藥廠,上萬種藥品,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鏈條,如此堅不可摧?
某藥廠負責人:
去競標以后,醫藥公司要賺多少個點,醫院要扣多少個點,給醫生多少個(臨床)點。
解說:
藥品集中招標,一項事關百姓利益的公共服務,不能總被潛規則統治。
天津市藥品集中采購招標中心工作人員:
光電話里我怕說不清。
上海市醫藥集中采購事務管理所工作人員:
招標價我們工作組不知道。
黑龍江省政府采購中心工作人員:
電話我也核實不了你的身份。
解說:
面對輿論關注,國務院醫改辦做出回應。
孫志剛:
首先是改政府自身,改革我們自己一些體制、機制,調整我們一些政策。
解說:
《新聞1+1》今日關注:藥價虛高,讓改革解決問題。
白巖松 評論員: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今天大連又一個油罐發生了大火,但是幸運的是在今天晚上的時候已經被撲滅了,而且到現在為止沒有人員傷亡的報告。在之前不久,當我的很多同事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第一反應全是,什么,大連油罐又著火了。由此可見,在過去的一兩年時間里,“大連油罐著火”這樣的標題出現在我們的面前,的確密度有點太大了、有點太密了。我們衷心地希望,這是這個標題出現公眾面前的最后一次,讓生活在那兒的人和生活在遠方的我們,不再為此擔心。
接下來要走進今天《新聞1+1》要關注的主題。嚴格意義上說它已經不是新聞了,但是沒辦法,它總有吸引你眼球更新的點。藥品在整個流通環節當中由于一層一層被扒皮,因此藥價虛高。我們聽到了1000%的利潤,太要命了。接下來有了2000%,又有6000%的利潤。今天講一個更刺激的,看一下大屏幕,上面是這個藥品,山東一家藥廠出的葡醛酸鈉注射液一支多少錢呢?生產價8分錢,真是挺便宜。但是今天有記者,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的價格查詢系統上一查,賣到了一支7.39元。8分錢變成了7.39元,什么概念?價格增長了9137%,怎么樣?這完全是一個新高吧?難怪有人說,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那么百分之九千多這樣的利潤是什么概念?牛奶的利潤20%左右,奢侈品一般也就是100%到500%,這9000%多絕對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就跟小品當中說的飛機中的戰斗機一樣。不過打這個針的人可都是為了治病,不是為了玩命。一起看一下。
解說:
500%、1500%、2000%、6500%、9100%,誰敢相信從企業出廠到醫院零售,這竟然是一些常用藥物的利潤。
北京隆福醫院藥房工作人員:
我們是在批發價(中標價)的基礎上加15%。
記者:
加15%?
北京隆福醫院藥房工作人員:
不超過15%。
記者:
你們藥廠掙了多少錢?
某藥廠負責人:
我們藥廠也就掙1元錢左右。
記者:
1元錢左右?
某藥廠負責人: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