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染色饅頭
上海多家超市銷售的小麥饅頭、玉米面饅頭被曝系染色制成,加防腐劑防止發霉。饅頭生產日期標注為進超市的日期,過期回收后重新銷售。每天有3萬問題饅頭銷往聯華、華聯、迪亞天天等30多家超市。
饅頭從生產到流入市場,須經過多個政府部門監管。但從2000年至2009年,上海盛祿食品年年通過工商部門年檢,且獲得了衛生部門頒發的衛生許可證。而該公司年銷售收入也起伏不定。
事件發生后,該市質量技監局吊銷了生產“問題饅頭”的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食品生產許可證,市公安機關對葉維祿等5名犯罪嫌疑人依法予以刑事拘留。據嫌犯交代,自2011年l月以來,其違法生產、銷售摻有違禁添加劑檸檬黃的“問題饅頭”83716袋(每袋4個),價值達人民幣20余萬元。
No6鉻污染癌癥村
6月初,云南曲靖下雨后,藏匿在灌木叢中的鉻渣遇水后產生的劇毒物質六價鉻順流直下,所到之處土壤變色、樹木枯死,劇毒逼近黃泥堡水庫、逼近附近三個鄉鎮。
6月11日,一群山羊在山間的低洼處飲水中毒,用死亡“拉響”了警報。兩個月后,鉻污染被媒體曝光,“37人死亡”、“珠江水受污染”、“五千噸劇毒鉻渣倒入水庫”……事件影響迅速升級。公眾的視線也瞄準了劇毒的來源地——陸良和平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附近被癌癥陰影籠罩的村莊和幾步之遙的南盤江。
在輿論的高度關注下,曲靖官方開始頻繁通報本該在2個月前披露的“搶救”行動。然而,事件持續發酵,焦點也在迅速轉移。如果說非法傾倒的5222.38噸鉻渣是一枚炸彈,如今被成功拆除,那么,堆積在南盤江畔的14.8萬噸鉻渣堆則是一枚原子彈,撥動著公眾的神經。
No7骨湯勾兌
近日網上爆料稱海底撈骨頭湯為勾兌而成,隨即,有媒體記者在海底撈臥底打工,曝光它骨頭湯以及飲料均系沖兌,而且新員工培訓時,會學習如何回避客人問及湯料以及飲料成分的問題。
一位曾經在海底撈火鍋店工作過的人員稱,在他的記憶中,2000年的時候海底撈火鍋店就已經采用勾兌湯料的做法了。這主要是節約成本。如果再用大鍋熬制,費時費力,成本也大。海底撈就此作出說明,承認骨湯確系沖兌,但所有原材料的配比均嚴格遵守規定,屬于正常的食品操作工藝。海底撈公司回應稱:“我公司目前經營的門店近60家,基層服務人員一萬余名,媒體報道中反映的一些問題確實可能在部分門店客觀存在,我們感謝媒體的報道為我們指出了問題,敲響了警鐘。我們會根據媒體反映的情況,全面進行整改”。
No8染色血燕
2011年8月,浙江全省工商機關集中開展了燕窩市場血燕產品專項清查行動,8月15日,浙江省工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此次執法檢查結果:抽檢涉及全省各零售店問題血燕達20萬克,約3萬多盞,平均亞硝酸鹽含量達4400毫克/千克,亞硝酸鹽含量最高達11000毫克/千克。相關執法人員介紹說,經初步調查,此次抽檢的問題血燕主要源于馬來西亞。
染色血燕是經過人工染色而成的燕窩產品,大部分都是用白燕窩染色而成,而且為了追逐更高的利潤,不良商家所用的白燕窩都是質量差、外觀不好看的低價白燕窩,所含的亞硝酸鹽的含量都很高,有的甚至達到了幾千毫克/公斤,對人體危害很大。不過,并不確定是直接用亞硝酸鹽染色,還是染色過程中發生化學反應而殘留的。
No9大米鎘超標
重金屬鎘正通過污染土壤侵入稻米,學者抽樣調查顯示中國多地市場上約10%大米鎘超標。污染區的稻農是最大的受害者,部分農民明知有污染,但困于賣污米買凈米之間的差價損失,而被迫食用污染大米。更多農民則并不知道自己食用的大米是有毒的,他們甚至不清楚重金屬是什么。
更為嚴重的是,中國幾乎沒有關于重金屬污染土地的種植規范,大量被污染土地仍在正常生產稻米。醫學文獻已經證明,鎘進入人體,多年后可引起骨痛等癥,嚴重時導致可怕的“痛痛病”。
No10多地血鉛超標
“血鉛超標”事件的地區名單不斷擴充:陜西鳳翔、河南濟源、湖南武岡、福建上杭、廣東清遠、四川隆昌、湖南郴州、江蘇大豐、山東寧陽,1月初,安徽懷寧成了名單上的最新一員,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鎮自2010年12月底,已有200多名高河鎮兒童被送至省立兒童醫院接受血鉛檢查,據不完全統計,其中血鉛超標兒童數量已達100多名。截至1月5日晚,已有24名兒童住院接受治療。家長疑為當地電源廠污染所致。
對于不斷爆發的“血鉛超標”事件,媒體調查報道曾指出,在每一起”血鉛中毒“事件背后,幾乎都有政府相關部門為追逐經濟利益而縱容和鼓勵設立高污染企業的影子。同時,也有國家標準過低的緣故,導致污染企業的”達標排放“與居民的”血鉛超標“常同時存在。“與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標準相比,我國現在執行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還是太寬松了。”以土壤含鉛量標準為例,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是最高不超過90微克/公斤,而我國的標準為最高不超過300微克/公斤,超過世衛組織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