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27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了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情況。杜鷹說,2011年全國設市城市公共供水廠出廠水水樣達標率為83%,設市城市和縣城公共供水末梢水水樣達標率為79.6%。 杜鷹表示,地方政府是城鄉供水安全保障的責任主體,相關工作將納入考核體系,嚴格實行問責制。此外,我國將積極推行水價調整成本公開制度。
飲用水水源達標率穩定
杜鷹說,按照2012年7月起全面實施的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評價,2011年全國設市城市公共供水廠出廠水水樣達標率為83%,設市城市和縣城公共供水末梢水水樣達標率為79.6%。
截至2010年底,全國城鎮(設市城市、縣城和建制鎮)供水人口6.3億人,供水普及率達90.3%。目前,全國約85%的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劃定了保護區,編制了水源地保護規劃,城市飲用水水源達標率基本穩定在80%左右。
杜鷹介紹,國家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已覆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設置了1.34萬個水質監測點。自2011年起,我國將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納入醫改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推進飲用水衛生監督服務均等化,重點加大二次供水、學校飲用水等衛生監督。
供水安全納入政府考核
杜鷹表示,地方人民政府是城鄉供水安全保障的責任主體,要將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目標和措施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并納入地方政府考核體系,嚴格實行問責制。
他說,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城鄉供水安全工作的指導和監管,建立定期不定期會商制度,針對當前存在的影響飲用水安全的突出問題,研究提出解決辦法。建立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考核制度,每年對各地飲用水安全情況進行考核并逐步向社會公布。
杜鷹表示,“十二五”時期將嚴把環評準入關,限制審批影響飲用水水源的建設項目。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保護區內環境違法行為,逐步搬遷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居民,嚴格控制二級保護區內人口規模,堅決取締排污口。開展保護區執法情況后督察,每年定期與不定期開展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執法檢查和后督察。
杜鷹說,“十二五”期間將完成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和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與評估,開展地下水污染修復試點示范。加強城鎮供水安全監管,定期對供水企業生產運行、供水水質、服務質量、運營效率和成本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加強城鄉集中式供水衛生監督,進一步規范二次供水衛生管理,嚴格落實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要求。在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衛生監督協管,設立飲用水衛生安全責任人,加強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擴大監測范圍,到2015年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
積極推行水價調整成本公開
杜鷹表示,“十二五”時期將建立和完善符合基本公共服務特征的城鎮供水水價形成和調整機制,加強成本監審,積極推行水價調整成本公開制度,對水價不到位問題,地方人民政府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進行補貼,確保供水行業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期間,將優先升級改造設施落后的供水廠,解決設市城市和縣城水廠出水水質不能穩定達標的問題;更新改造9.23萬公里使用年限超過50年和管材劣質的供水管網,解決管網漏損和二次污染問題。擴大公共供水服務,新增公共供水規模5545萬立方米/日,新建18.5萬公里供水管網,增強以城帶鄉統籌區域供水能力,公共供水普及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解決自建供水設施和未享受集中供水服務的供水安全問題,同時滿足新增城鎮人口用水需求。
杜鷹說,“十二五”時期將強化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認真實施《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將全面解決我國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使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
正視飲水安全的逼問
飲水安全保障面臨諸多挑戰……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27日聽取國務院關于保障飲用水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中披露的現實再度發出警醒,保障飲水安全容不得半點懈怠。
飲水安全是健康之本。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全世界80%的疾病與飲用不安全的水有關。目前,我國2億多農村居民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城市的水源地水質狀況不容樂觀,供水水質不達標問題突出。隨著水污染的日益嚴重和水資源的日益匱乏,飲水安全正成為我國公共健康面臨的主要威脅之一。
但是,與警情聲聲的現實相比,當前整個社會飲水安全的意識卻顯淡薄。過去一段時間,水污染事件屢有發生。只有在此之際,人們才會發現,飲水安全問題就在每個人身邊。
多年來,國家為保障飲水安全付出許多努力,確保了我國飲用水的總體安全。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這項工作仍有不少差距:水源工程建設滯后、供水設施老化落后、監管體制機制不順、水污染舊賬未清又頻添新賬……當前,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更實的舉措,切實推進保障飲水安全工作。
只有合格的水源,才能保證飲水安全。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就是這有限的水資源,卻正面臨日益嚴峻的污染風險。目前,需要特別加強飲用水水源建設、保護和管理,包括定期開展檢查、監測和評估,及時清除污染安全隱患,嚴把新上項目環評準入關,加大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等等。
一滴水進入千家萬戶,需要歷經漫長的旅程,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直接對水質產生影響。當前,特別需要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切實彌補水源地保護、水污染防治、水設施改造等方面的歷史欠賬;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切實解決管理分散、合力不強的問題;健全法律規章和考核體系,切實改變落實不力、問責乏力的現狀。
飲水安全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各地區、各部門應把保障飲水安全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扎實有效的工作讓所有群眾都喝上放心水。·新華社·
已有11000條與飲用水安全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