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查獲一中西醫門診部1.4萬瓶假藥案件追蹤
據新華社哈爾濱7月8日電 門診部售賣假藥,醫生護士使用“暗語”交流,取藥專人全程陪同……日前,哈爾濱市食品藥監部門與公安部門聯合對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附屬醫院第二專科門診進行查處,共查扣非法制劑20余個品種,數量達1.4萬瓶,刑事拘留相關人員5人。
“藥局”取藥單設房間
“門診患者數量很多,但藥房內的藥品數量卻很少,無法滿足患者需求。”哈爾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稽查支隊副支隊長陳釗告訴記者,在藥品安全專項檢查中,藥品稽查人員來到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附屬醫院第二專科門診,患者人數和藥品數量不相符的情況當即引起稽查人員的懷疑。
“我們陪同甲亢患者調查取證,發現這里的醫生只是簡單詢問癥狀后就給開藥。”哈爾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稽查支隊張春雷科長告訴記者,接診醫生并沒有對他進行醫學檢查就確診他是甲狀腺疾病,并立刻電話征求一位被稱為“李主任”的人意見,得到肯定答復后便開具治療甲狀腺的“藥品”。
“除甲狀腺科室存在這種情況,該門診部的皮膚科也是疑點重重。”稽查人員表示,除確診疾病無需醫學檢查就可直接開具藥品外,更讓人疑惑的是,醫生開具的“藥品”不能當天領取,一般都要隔天才能“取藥”。即使辦了加急手續,最快也要等上兩三個小時。
“隔天取藥實際上給制造假藥贏取時間。”張春雷說,經過兩個多月的跟蹤調查,稽查人員發現這家門診部的醫生開具處方后,由“陪診”護士代替患者“取藥”,并且設立專門單獨的“藥局”和收款處,這也就解釋了稽查人員之前對“患者多,藥品少”的懷疑。
“這家診所的警惕性非常高,違法行為十分隱秘。”張春雷介紹,稽查人員經過暗訪發現,醫生和護士之間很少直接說話,更多的時候是使用眼神交流。
博士參與售賣假藥
“現在售賣假藥的群體里甚至還出現博士等高學歷人士,這不僅迷惑了前來看病的患者,也給稽查工作帶來一定難度。”陳釗介紹說,許多患者因為過度迷信高學歷而落入圈套。
“在下處方時,這家診所的醫生還喜歡使用中英文混雜的藥名來迷惑患者。”陳釗說,此次查獲的藥品名稱包括“TT片”“FM膠囊”等中英文混合名稱。“這樣很容易吸引患者購買,讓人誤以為是具有特殊療效的進口藥品。”
“違法藥品異地存放讓現在的藥品稽查打得著,卻打不死。”陳釗表示,許多不法分子配置的大量假藥并沒有放在門診部,而是在其家中找到。“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只在門診存放一天銷量的假藥,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