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訊 據新華網消息,貴州茅臺12日在貴陽召開媒體見面會,部分企業高管與相關專家共同回應了近期的塑化劑質疑,重申根據國家質檢局和貴州省質監部門的抽檢結果,茅臺酒沒有塑化劑含量超標現象。
“塑化劑事件發生以來,茅臺的生產經營沒有受到影響,產品市場表現穩定。”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袁仁國說。
塑化劑風險存在
不一定危害人體
12月9日,博主“水晶皇”公布了一份茅臺酒“塑化劑超標”的檢測報告,將茅臺推到了風口浪尖。
針對塑化劑超標質疑,12月10日晚間,茅臺公布了的部分產品的檢測報告。包括國家質檢局在內的三家權威檢測部門的抽檢結果顯示,茅臺酒沒有塑化劑含量超標現象。此外,貴州省質監部門近期也抽取了12批次的茅臺酒樣品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塑化劑未超臨時限量值。
“部分白酒中檢出微量的塑化劑成分,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但這不能證明企業生產了不安全的食品。塑化劑的風險是存在的,但并不一定對人體造成傷害。就像出門在外,空氣中可能彌漫了一定量的一氧化碳。”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馬勇說。
塑化劑有塑料味道
不可能改進酒口味
那么,白酒中的塑化劑究竟來自哪里?現在各方說法不一。中國食品衛生和安全管理標準委員會委員熊正河認為,它并非人為故意添加,而是一種遷移量,是從包裝材料等遷移至酒中。
“目前,世界各國以及世界衛生組織沒有這方面的標準,也沒有做過危害評估。這說明塑化劑的危害并非確定性的,否則世界各國將會制定出臺嚴苛的標準。”熊正河說。
對于“白酒越高檔塑化劑含量越高”的質疑,與會專家也做了回應。江南大學副校長徐巖說,白酒老味是儲存到一定年限后自然形成的,塑化劑有塑料味道,不可能改進酒的口味。目前,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說明在白酒中添加塑化劑能增加白酒老味。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王琦說,經過整改和企業自檢,目前,中國白酒規模以上企業的白酒產品中塑化劑含量遠遠低于國外相關食品標準中塑化劑含量指標的規定。
茅臺榮譽董事長季克良
只有瘋子才會添加塑化劑
深圳晚報綜合消息 12月12日上午,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在貴陽召開說明會,在會議前,茅臺榮譽董事長季克良接受記者采訪,對于外界質疑飛天茅臺塑化劑超標質疑,他表示“非常痛心”,“我做白酒幾十年,生產工藝我最熟悉。”
“只有瘋子才會給白酒添塑化劑!”季克良略顯憤怒。但是對于外界質疑,季克良表示可以理解,認為企業發展壯大中總會遇到各種方面的質疑。
季克良在茅臺集團工作48年,在他的任期內,不僅完成了茅臺股份公司的上市,而且茅臺集團總資產也由20多億元增至300多億元。
北大教授李可基
塑化劑標準不科學 成人喝三聚氰胺都沒事
深圳晚報訊 據一財網消息,在發布會上,北大教授李可基聲稱,塑化劑的標準本身就是不科學的。他說:衛生部的511函將所有食品中塑化劑含量用同一個簡單的數值來規范,本身就是匆忙應急的,是很粗線條的參考,該標準本身是不科學的,或者科學上是有局限的。
李可基還談到三聚氰胺,他表示三聚氰胺基本是無毒的物質,成人繼續喝下去不會損害人體。
2008年,諸多三鹿集團生產的奶粉的嬰兒被發現患有腎結石,隨后在其奶粉中被發現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諸多乳企均受遭受此次事件沖擊,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三鹿則在此次事件中一蹶不振,后被三元收購。
李可基還表示,人類幾百萬年都沒有滅絕,說明人類的排毒、解毒能力實際上是非常強大的。過去一百多年間,各種各樣的有毒有害物質,鉛、砷、汞、二惡英等等這些物質都是幾十倍、上百倍在增加,但是人的壽命在過去一百多年中增加了一倍。所以各種有毒有害的物質我們基本上都應付掉了。因此相信自己,使自己心理得到平衡有利于健康長壽。
新聞回顧
香港茅臺送檢塑化劑超標逾一倍
博客達人“水晶皇”9日在其博客上公布了53度飛天茅臺香港送檢的檢測結果。根據水晶皇貼出的檢測報告,這瓶200ml被送檢的茅臺酒檢出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塑化劑的一種)含量為3.3mg/L,這個數據比中國酒業協會此前引用的國家標準高了120%
微言
@庚的紅圍脖:不管塑化劑含量到底有沒有問題,今天看新聞發布會和鳳凰的新聞評論同時提到,這次來勢洶洶的輿論戰,給整個白酒行業的股票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而有人從中獲利,那么這個利益鏈條不言自明。不管是否有塑化劑,有些人的目的是達到了。
@阿兵小哥:各路人馬閃亮登場,把各自角色的嘴臉演繹的淋漓盡致,年度大片??茅臺不含塑化劑??隆重獻映(注:本事故純屬虛構)。
@韓志偉微博:狼來了的故事!聽過太多謊言,見過太多虛假,那些留在百姓心中的信任還有多少?政府能夠力挽狂瀾嗎?
@潘石屹[微博]:教授真有犧牲精神。黃繼光復活了。
名詞解釋
塑化劑
塑化劑又稱增塑劑,是工業上被廣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劑,在塑料加工中添加這種物質,可以增強其柔性。2011年5月起,臺灣地區食品中先后檢出6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成分。隨后,中國衛生部將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列入違法食品添加劑“黑名單”。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用白老鼠作進一步研究,發現曾經服食“塑化劑”的老鼠,誕下的后代以雌性為主,并會影響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誕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數量亦大減,反映“塑化劑”毒性屬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內分泌失調。專家表示,研究可以應用到人類身上,顯示長期攝吸“塑化劑”對男性的影響較女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