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疫苗亂象調查之三:大量疫苗高溫暴露
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以下簡稱《疫苗條例》)對于疫苗的概念是這樣界定的:“疫苗,是指為了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流行,用于人體預防接種的疫苗類預防性生物制品。”
疫苗是異體蛋白物質,對光照、溫度十分敏感。
國家法規規定
《疫苗條例》第64條規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種單位、疫苗生產企業、疫苗批發企業未在規定的冷藏條件下儲存、運輸疫苗的,由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對所儲存、運輸的疫苗予以銷毀。”
《預防接種工作規范》關于“疫苗的儲存與運輸”是這樣規定的:
3.疫苗儲存和運輸的溫度要求:
(1)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腦滅活疫苗、A群流腦疫苗、A+C群流腦疫苗在2℃~8℃條件下運輸和避光儲存。
(2)脊灰疫苗、麻疹疫苗、乙腦減毒活疫苗、風疹疫苗在-20℃~8℃的條件下運輸和避光儲存。
(3)其他疫苗的儲存和運輸溫度要求按照藥典和疫苗使用說明書的規定執行。
4.運輸疫苗時應使用冷藏車,并在規定的溫度下運輸。未配冷藏車的單位在領發疫苗時要將疫苗放在冷藏箱中運輸。
《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和《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范》規定,疫苗一旦脫離規定的存儲環境,就是質量可疑疫苗,也可能成為質量異常疫苗。
高溫暴露疫苗
山西省疾控中心專門負責防病信息的原信息科科長陳濤安提出,從2006年以來,在山西境內出現了大量疫苗被高溫暴露的情況。
山西省疾控中心業務骨干被陸續免職
陳濤安介紹:2005年12月,山西省疾控中心出現了一位來自北京的山西人,該人35歲,名叫田建國。12月28日,田建國被任命為山西省疾控中心生物制品配送中心主任,“負責全省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所需的疫苗配送及二類疫苗的供應和管理”。
“疫苗是全民防病的武器。從這一天開始,保障3500萬山西人民生命健康的疫苗使用管理權,就由田建國掌握了。”
山西省疾控中心位于太原市迎澤區雙塔西街小南關8號,分為南、北兩個大院。當時,省疾控中心的疫苗冷庫位于北院,而剛建成未交工的疾控大樓位于南院,兩地相距約70多米。
山西省疾控中心物業科副科長衛軍利告訴記者:“2006年、2007年,田建國管疫苗的時候,我看到他組織的人,將成箱的疫苗從冷庫搬到還沒投入使用的疾控大樓一樓,拆開包裝箱,將疫苗堆了一地,堆得像小山一樣。許多人在往疫苗盒上貼‘山西疾控專用’的標簽。尤其是夏天,大家穿著短褲,他們依然照常天天在悶熱的大廳里貼標簽。”
記者先后采訪了山西省疾控中心的多位職工,他們均佐證了此事。
《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規定,從事藥品驗收、養護、計量、保管等工作的人員,應具有相應的學歷或一定的文化程度,經有關培訓并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企業應定期對各類人員進行藥品法律、法規、規章和專業技術、藥品知識、職業道德等教育或培訓,并建立檔案。
“但是,為田建國貼疫苗標簽的,都是臨時找來的賓館服務員、臨時工、鐘點工等。”山西省疾控中心的劉美麗(化名)回憶當時情景時如是說。
山西省疾控中心專職司機原江對記者說:“那兩年,他們不僅一直在疾控大樓一樓里貼標簽,還有一個同樣嚴重的問題,給全省各地運送疫苗的冷藏車制冷機一直壞著,沒有維修過。跑地區一趟,尤其是夏天,都變成悶罐車了。”
“這是人為制造疫苗存儲運輸不應有的操作環節,使疫苗長時間脫離規定的冷藏避光環境,主觀故意制造了高溫暴露疫苗。應該依法立即銷毀,否則即是抗法殺人。”陳濤安分析說。
“由于高溫暴露疫苗配送到各地沒召回、封存,直到2008年底,山西老百姓還在接種高溫暴露疫苗。”
陳濤安還告訴記者:“根據山西省公布的統計資料,這3年,全省每年至少接種疫苗1000萬人次。疫苗因高溫暴露而質量可疑,不知道全山西會有多少人接種了質量異常疫苗?尤其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