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醫改方案面向社會征求意見,該方案涉及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公共衛生服務等多項內容。
方案還向市民“打包”提供了多項醫保措施和服務,如職工門診報銷比例升至70%、五一起社區就診醫保報90%、整合優化120和999急救資源等。
數說 北京醫改
政府今明兩年在醫改中的投入將超過 337億元
群眾的就醫負擔也將減輕約 30億元
群眾就醫平均個人負擔比例降低 15% 以上
■北京醫改特點
公立醫院分類改革
市發改委委員、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表示,該方案針對首都地區優質醫療資源供求矛盾突出、城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高、群眾就醫負擔較重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改革路徑,力圖將醫改成果真正惠民。從總體上講,北京的醫改走在全國前列。
與國家醫改方案不同,根據北京的實際情況,新醫改中提出將探索公立醫院的分類改革,并創新地提出將按照公益性、準公益性和經營性三個方向,實行不同的人事制度、投入機制、運行模式和考核評價制度,旨在使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同時,為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本市也率先在醫改方案中提出建立醫療糾紛第三方處理機制,探索非政府組織參與醫療糾紛調解。
■北京醫改模式
采取“1+N+K”模式
北京醫改方案采取“1+N+K”的模式研究制定全市醫改政策框架。目前,“N+K”已落實到相關部門,按照“成熟一個、出臺一個”的原則,逐一研究落實。
“1”代表北京醫改的總體方案(此次發布的方案);
“N”代表配套文件,是分領域分專題的具體改革方案,主要包括首都醫療衛生管理協調機制、設立市醫院管理局、整合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體系、改革和完善院前急救體系等�?傆嫵^20個,去年已出臺部分,今年還將陸續公布;
“K”代表試點方案,主要包括公費醫療改革、醫保付費制度改革等試點方案。
北京醫改部分內容
體制改革
1.建立首都醫藥衛生管理協調機制2.設立市醫院管理機構
醫保
1.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等參保率達到90%
2.職工醫保報銷上限由17萬提至30萬
3.“一老”醫療保險由7萬提高到15萬
4.擴大基本醫保用藥范圍
5.新農合、“一老一小”醫保等制度將整合
6.所有區縣公費醫療人員納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體系
7.探索按病種付費等多種基本醫保付費方式
8.去1800家醫保定點單位看病實時結算
9.取消住院救助報銷起付線
10.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立中醫科
公共衛生服務
1.提高全市疾病綜合防控能力
2.在三級綜合醫院設精神心理科
3.整合優化120和999急救資源
4.增8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5.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部免費
6.新建醫療機構重點向新城、城市南部等布局
7.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兒科設置
社區醫院
1.推行家庭醫生式服務
2.制定分級診療標準,開展社區首診試點
3.參保者到社區就診報銷比例達90%
4.開展社區“24小時全天候服務”試點工作
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1.分公益性、準公益性和經營性三個方向
2.推進醫藥分開,逐步解決“以藥養醫”問題
3.注冊醫師多點執業
4.建立醫療糾紛第三方處理機制
5.鼓勵社會資本舉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征集百姓意見
截至4月29日18時
1.郵箱地址:jianyi@beijing.gov.cn,請在郵件標題上標明“醫改意見”。2.通信地址:東城區臺基廠大街3號市政府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郵編100743),請在信封右上角標明“醫改意見”字樣。3.網址:www.beijing.gov.cn。
昨天,北京醫改方案面向社會征求意見。該方案中,公共衛生服務的相關內容豐富。其中,明確基本衛生服務由政府埋單,0至6歲兒童將免費體檢。另外,最引人關注的內容是120和999兩大急救機構將進行優化整合,更利于院前急救工作。
基本衛生服務政府埋單
【原文】明確政府、社會和個人的衛生投入責任。公共衛生服務主要通過政府籌資,向城鄉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醫保和個人合理分擔費用;特需醫療服務由個人承擔或通過商業健康保險支付。
【解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由政府埋單,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則由政府出資一部分,政府是主要出資單位。公共衛生要實行均等化服務,城市和鄉村居民在享受此類服務時不能有差別;按照我國國情,目前,本市乃至全國尚做不到免費基本醫療服務;而特需服務政府是不掏錢的。
0至6歲兒童將免費體檢
【原文】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覆蓋城鄉居民。在全面實施國家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根據本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在兒童保健、老年人保健等方面增加8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竟残l生服務項目全部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
【解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享受的對象是常住人口,非流動人口。增加8項新措施后,北京實施項目總數達到53項,新增項目包括:為新生兒免費進行先天性疾病篩查、為0至6歲兒童免費進行健康體檢、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本市老年人提供三優先(就診、出診、建立家庭病床)服務、為享受福利養老金的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費體檢服務、為本市農村21萬名采用長效避孕措施的育齡婦女提供免費健康檢查服務、實施“鑲上牙齒、摘下眼鏡、穩定血壓、減輕體重”四項健康促進行動、在社區、學校、機關、企業、鄉鎮啟動眼病、口腔疾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初級保健和慢性病護理工作、為本市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學生提供流感疫苗免費接種服務。
院前急救將改革完善
【原文】改革和完善院前急救體系。整合優化120和999急救資源,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服務規范,探索建立統一的指揮調度平臺;探索建立院前急救與公安交通、消防系統間的資源共享和協調聯動機制;完善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的有效銜接;健全覆蓋城鄉的急救網絡,提高急救速度、效率、水平和服務質量。
【解讀】120和999存在重復設置站點的現象,但有些地方又存在空白點,使本市的急救資源分布不均衡。另外,在呼叫指揮方面也存在問題,有時候市民同時呼叫999和120,結果兩方急救車輛人員同時到達一個地點,造成資源的浪費,所以我們決定對120和999的資源進行整合,要在其布局、在指揮調度平臺上統一化。
■馬上就訪
急救體系統一需政府主導
北京市120急救中心黨委書記李巍表示,同城中有兩家不同性質的急救單位是正常的,北京作為首都,120和999的相互彌補和分工是非常必要的,目前,999的急救量占全市總體的三至四成左右。建立統一協調的急救體系網絡和聯動協調機制,可以使兩家急救單位更好地發揮急救職能,提高本市在大型突發醫療衛生事件面前的處理能力,但這應該是在政府主導下進行的,且應是有度且科學的整合。
李巍稱,120在裝備、人員和網絡建設方面都比999的規模大一些,因此應主動進行協調配合。目前在對區政府急救網絡建設上,全市并無統一的考核標準,這不利于急救體系的發展。政府應建立長效的投入機制,包括物品、資金和政策等。
■其他重要發布
推進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
建設醫藥衛生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提供就醫指南、預約掛號、專家咨詢、醫保和醫藥價格政策、健康促進、疾病防控等服務。加強信息標準化建設,逐步實現公共衛生、醫療、醫保、藥品、財務監管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完善藥品生產供應保障體系。發展大型醫藥物流企業,促進藥品零售連鎖經營,推進物流中心的信息化建設,形成城鄉一體、規范統一、集約高效的藥品配送、零售網絡。
政府重點投入公立醫院建設
政府投入重點對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承擔公共衛生任務等給予補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援外、支農、支邊等公共服務經費,對傳染病、精神病、中醫等醫院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