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衛生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國合理用藥監測點醫院名單,其中包括廣西的19家醫院。今后,這些醫院的醫生處方將上傳到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網,接受衛生部門的監督。
首批監測點醫院的合理用藥監測內容包括藥物臨床應用監測、處方監測、用藥(械)相關醫療損害事件監測、重點單病種監測子系統。其中,藥物臨床應用監測主要掌握藥品的購進與當月庫存信息;處方監測主要掌握處方(門、急診)、病案首頁和醫囑,其中醫師的工號、診斷信息、處方內容及藥品價格等詳細條目均列入監測范圍;用藥(械)相關醫療損害事件監測用于監控藥物及醫療器械不良事件;重點單病種監測子系統則主要對發病率較高的常見病、多發病的有關用藥信息進行監測。
廣西醫科大一附院、自治區人民醫院、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全區19家醫院成為全國首批合理用藥監測點醫院。這些醫院將每月定時上傳用藥信息,衛生部門由此對處方合理性、用藥準確性等方面進行監督。
說到藥品,老百姓最關心的可能就是藥價,其實,用藥是否合理很重要,直接關系到藥品的治療效果。廣西中醫學院一附院藥學部的陳金月副主任介紹,許多藥品單獨使用的時候效果很好,但是跟某些藥品聯合使用,可能就會適得其反。如復方新諾明和左氧氟沙星,都能夠治療尿路感染,但是如果二者聯合使用,會析出結晶堵塞腎小管,藥效反而會下降。她認為,合理用藥的監測能夠幫助醫療機構及時發現問題,有利于提高醫生水平。
此外,用藥相關損害事件的監測也事關患者的身體健康。1999年,廣西醫科大一附院的醫生首先發現了病人在注射葛根素后發生溶血不良反應,并在全國率先報告了葛根素的這一不良反應。報告馬上引起國家藥監部門的注意,最終,國家藥監局發出“關于修訂葛根素注射劑說明書的通知”,將這一不良反應加入到藥品說明書中,避免了更多藥品損害事件的發生。 (南國早報 記者 張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