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三七是一天一個價,我們都不敢隨便進貨了,就像是賭博。”幾天前,廣州市清平中藥專業市場某檔口黃老板感嘆道,現在市場上三七每公斤售價已經超過500元!
據文山三七特產局統計,2008年三七(120頭)的每公斤價格為30-60元,到2009年6月每公斤70-150元,現在的價格比兩年前漲了10倍,比去年同期漲了4倍。
制藥企業成本猛增
三七價格暴漲,對廣東不少中成藥制藥企業造成嚴重沖擊,一批關系民生的基本藥物受到影響。
4月中旬,廣東省物價局局長孫慶奇率領專題調研組,飛赴云南實地調查三七價格異動情況。孫慶奇表示:“就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干旱災害造成了三七種植成本上升、產量減少,但并沒有外界傳言的那么夸張,價格主要還是不法商家炒作起來的。藥價關系民生,價格異動必須依法干預,我們物價部門責無旁貸。”
近日,廣東與云南兩省物價局部門聯合發文,決定建立中藥材價格監管聯動機制,采取多項措施共同應對三七等中藥材價格的上漲,必要時將采取臨時價格干預措施,遏制哄抬價格。
“減產、漲價,這些因素最終將傳遞給下游醫藥制造企業。”有分析人士指出,倘若持續干旱,大批以三七為原料的藥企業績將受影響。
三七,又稱田七,主要產于文山州,是云南著名的中藥材。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用三七做原料的中成藥品種逾300個,生產廠家達1000余家,幾乎覆蓋了所有的中藥制藥企業,像云南白藥、片仔癀、復方丹參滴丸等知名中藥都以三七為主要原料制成,因此三七價格的上漲直接對國內主要中藥的生產企業帶來不小的影響。
白云山和黃中藥總經理李楚源介紹,復方丹參片是該公司的主打品種,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為51.2%。該產品原材料中,三七的比重為23.5%,目前,60片每瓶的完全成本由每瓶3.8元上漲到6.9元,而國家公布的統一價為7.2元。“再漲下去,不僅沒有利潤空間,還要虧本”。
李楚源表示,目前和黃制藥三七3月底庫存為364.9噸,雖然可維持近5個月的生產,但藥材價格持續大幅度上漲也令企業非常擔憂。為了應對危機,白云山和黃中藥公司近期已赴文山建立5000畝三七基地,以圖自保。
基本藥物供應堪憂
“中藥材價格上漲會對國家基本藥物供應造成影響,這很有可能轉嫁給消費者,增加民生負擔。”省物價局局長孫慶奇指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三七膠囊(片)、血栓通注射液等三七及含三七的復方制劑共10個品種被收錄,占中成藥102個品種的近10%,骨傷科用藥8個品種中有5個配方含有三七。
云南省物價局副局長曾葆林告訴本報記者,如果三七原料價格繼續大幅上漲,不對炒作加以遏制,以此為原料的相關系列產品絕大多數已無利潤,部分品種如復方丹參片(膠囊)、三七片(膠囊、粉)出現成本與價格倒掛。
“這種狀況,給基本藥物集中招標采購后的供應造成巨大的困難。”曾葆林以云南植物藥業公司為例,其參與基本藥物招標采購的血塞通片劑中標價為7.8元/盒,按照目前三七原料價格測算的生產成本超過16元/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