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禮縣雷王鄉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見聞:雷王山下織錦繡
2022-05-19 來源: 12033次
初夏時節,走進甘肅隴南禮縣雷王鄉,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優美和諧的田園畫卷: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盡收眼底,綠瑩瑩的麥田長勢喜人,集中連片的旱作農業縱橫交織,千畝花椒產業園豐收在望,當地群眾辛勤耕耘的身影隨處可見……
今年來,禮縣雷王鄉黨委、政府以“兩山”基地創建、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和全市“三城五地”建設為重要抓手,以撂荒地整治和人居環境改善為契機,按照高山生態、低山經濟、馬鈴薯油菜種植全面覆蓋、邊緣地域帶養殖的特色產業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花椒、馬鈴薯、玉米、中藥材等產業,按照“一支部一主題、一支部一特色”發展思路,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工作模式,引領當地經濟社會快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發展地皮經濟 建設綠色銀行
走進樺林村集中連片的栽植的花椒園,放眼望去,一排排精心修建的花椒樹整齊劃一,排列有序。椒農們每天都穿梭在椒園里,鋤草、施肥、噴灑農藥,用勤勞的汗水儲蓄著自家的“綠色銀行”。
“發展花椒種植,離不開科學化種植和管理技術。我是較早在村上集中連片栽植花椒的,那時候作為一名黨員干部,通過外出考察學習,將先進的技術引進到村上,帶到自家的椒園,花椒產量的提高和經濟收入的倍增,激發了全村群眾發展花椒產業的熱情,當前,規模化種植和科學化管理在當地蔚然成風,全村花椒收入高達10萬元的農戶比比皆是,群眾發展花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經濟收入也在逐年攀升。”提起全村花椒產業的發展淵源,70歲的老黨員陳潤澤有著說不完的話題。
樺林村以盛產花椒而遠近聞名,當該村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獨特的氣候環境使這里種植的花椒以其果型大、顏色紅、香味濃而備受市場青睞。為了進一步壯大產業結構,擴大種植規模,鄉黨委、政府對當地通過千畝特色花椒產業示范園進行規劃打造,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技能培訓力度,大大提高了群眾的種植管護技能。
整治撂荒土地 盤活沉睡資源
眼下,趙家、龍潭等村集中連片種植的數百畝地膜玉米和馬鈴薯在陽光的照射下,茁壯成長,猶如條條巨龍,波光粼粼,蜿蜒盤旋,蔚為壯觀,撂荒地治理讓全鄉的沉睡已久的良田再次煥發出了生機和活力。
今春以來,雷王鄉把撂荒地整治作為守住糧食底線的頭等大事來抓,召開專題會議,分析整治形勢,制定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復耕計劃和整改措施,搶抓春耕“黃金期”,引導村民通過土地流轉方式,統一承包,開荒種植,自行復耕、委托代耕等方式對撂荒耕地進行整治,這一舉措,不僅盤活了當地沉睡多年的土地資源,而且還為當地群眾就地就近務工提供了便利,實現了土地收益和群眾增收的雙贏。
坐落在龍潭村的禮縣旺龍馬鈴薯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家以種植、收購、加工馬鈴薯為主的龍頭企業,該合作社生產加工的純手工“龍山粉條”備受市場青睞。“今年我們合作社搶抓撂荒地整治的機遇,流轉全村無勞動力耕種撂荒土地120余畝,在以往的基礎上擴大了種植面積,讓更多的群眾實現了就地就近務工。”談起合作社發展前景,正在馬鈴薯種植基地帶領群眾放苗施肥的合作社負責人宋必武對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了自信和期盼。
優化人居環境 打造美麗鄉村
雷王鄉中華村是全縣易地搬遷安置點,也是全縣高標準建設的美麗新村。村內環境整潔,景色秀美,直抵村民家門口的村道便捷且四通八達,家家戶戶庭院清幽,綠樹紅花環繞讓人真切感受到這個恬靜舒適的美麗宜居鄉村。
“改善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是一項刻不容緩、常抓不懈的工作任務,需要迅速行動起來,通過系統性和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讓環境整治的成果看得見、摸得著。”在鄉黨委書記武亞峰看來,鄉村美不美,環境好不好,直接關系到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
為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提升全鎮人民群眾幸福指數,雷王鄉采取多項措施,在全鄉上下掀起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新高潮。今年,鄉黨委、政府把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村黨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的工作模式,圍繞重點區域、主干道沿線的環境衛生,精心組織,集中力量清理柴草垛、路邊垃圾堆、河道垃圾雜物等,及時處理建筑垃圾,加強建筑渣土管理,杜絕亂傾倒行為。同時,建立完善鄉村環境衛生綜合考評機制,使日常保潔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同時,成立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督導組,實行“日檢查、周通報、月排名”制度,定期對各村的治理狀況進行詳細檢查,對照重點任務、問題臺賬,逐一進行銷號,對行動不力、效果不明顯的村給予通報批評,確保治理取得實效。
此外,雷王鄉還持續加強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積極舉辦“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通過評比,大力挖掘培育典型,弘揚社會新風尚,不斷提高群眾文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