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撫遠赫哲族村:民俗產業創文化示范村
2022-07-06 來源: 點擊:次
來源:撫遠市鄉村振興局
這個名字叫做抓吉的赫哲族小村莊坐落在與俄羅斯一江之隔、被稱為“東方第一鎮”的祖國的東極——黑龍江省撫遠市烏蘇鎮,它是祖國最早迎接太陽的地方,它是“烏蘇里船歌”的發源地。在撫遠市“烏蘇里船歌風光帶”框架下,抓吉赫哲族村大力發展民俗文化產業。
抓吉赫哲族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因地處兩江交匯處,這里漁業資源非常豐富,盛產大馬哈魚和“三花五羅十八子”等烏蘇里江特種魚類。赫哲族臨江而居,捕魚是赫哲人賴以生存的一項生產活動,漁民根據各種魚的習性特點和活動規律以及所熟悉的捕魚場所,按照不同季節進行捕撈。赫哲人捕魚大致分為“春、秋冬”三個季節,最佳捕魚季節為秋季馬哈魚汛期。春天,赫哲人捕撈各種雜魚;夏天,他們修理漁網、整理漁具;秋天,那可是赫哲人收獲的季節,他們盡情地捕撈大馬哈魚、鱘魚和鰉魚;到了冬天,他們則鑿冰眼、拉大網捕魚……赫哲人的生活離不開魚。
莫日根英雄廣場位于赫哲族村整體建筑的魚頭部分,中間的球型建筑在整體規劃中處于魚眼位置,球型建筑上有莫日根英雄射日的圖案,球型建筑后面是赫哲族居民捕魚與鱘鰉魚爭斗的場面,體現了漁獵民族的野性。四幅浮雕處于魚鰓的位置,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來體現赫哲族人的生活。
赫哲族象征圖案由一只引頸高飛的白天鵝、兩條凌空跳躍的鱘魚及三條不同顏色的江水組成。用這三種物象做赫哲族的象征圖案,意在表明世世代代以漁獵為生繁衍在三江流域的赫哲族,各項事業正在或者說一定能象這只展翅高飛的白天鵝一樣蒸蒸日上。
在歷史的長河中,赫哲人不僅用自己的勞動創造了豐碩的物質財富,同時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藝術。其中,魚皮工藝、魚骨工藝、樺樹皮工藝最為有名,堪稱“三絕”。”
赫哲族民歌有10多種,內容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有喜歌、悲歌、古歌、漁歌、獵歌、禮俗歌、情歌、搖籃歌、敘事歌、新民歌等。赫哲族的小調優美動聽,無論是曲調和節奏,都會使人感到江水波浪的起伏和漁船劃行中的輕搖微擺。但凡是男女老少都能觸景生情,唱幾曲即興的調子。
2020年,赫哲村建成途遠驛站并投入使用。途遠驛站是極具創意與美學的裝配式特色民宿,完美融合了赫哲族村民俗風情、三江濕地的旖旎風光,21棟風格迥異的創意民宿,包括途遠新奇特集趣系與輕量化星宿系等產品,矗立于赫哲族村落,顛覆了人們對當地鄉村民宿的傳統印象,將一種新奇特旅居體驗帶入這座邊境小漁村。
赫哲途遠驛站僅試運行階段已接待游客近千人次,充分將烏蘇鎮的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帶動鄉村旅游,激活鄉村產業,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