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涂:科學養殖蟹滿塘
2021-12-27 來源:安徽日報 點擊:次
近日,在安徽省首個“中國河蟹之鄉”——當涂縣大隴鎮麻村,錢根寶迎著暖陽在自家蟹塘里起捕螃蟹。沉甸甸的地籠剛拉出水面,個大體肥的螃蟹在籠中張牙舞爪,橫沖直撞。錢根寶隨手抓起一只螃蟹,臉上漾著笑容:“這些都是母蟹,是做種蟹的。你看,個個都在半斤以上,在市場上要賣到100多元一只呢。”
錢根寶今年54歲,是大隴鎮麻村的養殖大戶。“今年,我家養了70多畝成品螃蟹和50多畝蟹苗,還有青蝦和魚,都賣出了好價錢,僅養成品蟹一項我就凈賺了100多萬元!”錢根寶說。20多歲時錢根寶就承包了村里的河溝水面養蟹。由于缺乏經驗,加上蟹苗混雜,導致養的螃蟹規格小、品質低,賣不上價。后來他參加了縣里、鎮里的水產養殖專業培訓班,水產專家、技術人員上門“把脈”。從塘口設計、苗種質量、水草布局、病害預防、飼料投喂、后期育肥等關鍵環節入手,全程采用“種草、投螺、稀放、配養”的“當涂模式”進行生態養殖,成蟹規格變大了,品質變好了。現在每到螃蟹收獲季節,客商都會慕名專門到塘口來收購,不愁銷路。
2010年,錢根寶牽頭成立當涂縣海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了村里100多戶養殖戶,養殖水面達3700多畝。他毫無保留地將養殖技術和養殖經驗傳授給社員,統一水產苗種選購、統一養殖技術標準、統一病害預防、統一銷售,還注冊了“大隴口”商標,河蟹年年豐收。今年預計實現水產品產值3700余萬元,效益可達2000多萬元。
“門前屋后一口塘,三年就能蓋樓房”,養蟹業的發展已成為農民增收重要來源。據統計,今年當涂縣預計河蟹產量1.6萬噸,年產值15億元,可幫助該縣農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