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一農民企業家獲評撫州市第三屆“贛撫工匠”
2022-01-19 來源:黎川縣農業農村局 點擊:次
為大力弘揚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勇于創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1月18日上午,撫州市第三屆“贛撫工匠”表彰大會暨頒獎典禮在撫州高新區職工之家一樓會議室舉行,黎川縣農民企業家、江西幫企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模種制作工、總經理李啟幫榜上有名,獲評撫州市第三屆“贛撫工匠”。
被譽為“種子”選手的模種制作工李啟幫出生在大山深處的黎川縣華山鎮麻坑村。從小就對泥土情有獨鐘,初中畢業后,就直接報考了陶瓷職校,跟隨哥哥來到黎川陶瓷發源地社蘋鄉學習生活,對陶瓷耳濡目染,對瓷土、瓷泥和陶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85年8月,走進了黎川縣社蘋鄉白玉瓷廠,進廠后,被分配到制模車間當學徒工,當時只有15、6歲,進廠不久,就跟隨景德鎮陶研所師傅的學習模種制作技術,他不怕臟不怕累,不分晝夜在車間練習配方、拌槳和制作工藝,最終熟練掌握了陶瓷器型設計和成型滾頭設計技術。學成之后,企業安排他參與技術管理,除分管廠里的技術工作外,還擔任制模車間主任,在這里,李啟幫親自制作陶瓷模種,并在全廠推廣全面質量管理,嚴把產品質量關,使企業扭虧為盈,逐步走上正軌。期間,李啟幫于1987年9月,獲得江西省鄉鎮企業管理局,江西省職稱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頒發的陶瓷技士職稱;1991年12月,獲得江西省職稱工作辦公室頒發的陶瓷助理技師職稱。
30多年來,李啟幫在黎川陶瓷企業這塊沃土上不斷改革創新,改革石膏漿水的澆筑方法,采取真空攪拌的方法,避免石膏漿中遺留過多的氣泡,提高模種制作原胎質量。在設計陶瓷器物胎型時,李啟幫按照設計圖紙的尺寸,在輪子上進行旋轉,然后再進行手工制作。這樣有效避免了胎體在其后的翻模(容易卡模)、成型(容易開裂)、施釉(容易脫釉)、燒成(容易變形)等工藝流程中產生致命的缺陷。從而提高了模種的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了企業效益。
與此同時,李啟幫充分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積極參與新產品的研制開發。他研制生產的“一種方便移動的陶瓷制品磨底機”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研制開發的29種“干燒煲”和2項“鉆石干燒煲”外觀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外觀設計專利證書。研制開發的“鉆石干燒煲”新產品,榮獲2017年江西省優秀新產品二等獎;研制開發的“22-11移印耐熱煲”新產品,榮獲2018年江西省優秀新產品三等獎。
據悉:面向全市各行各業開展的第三屆“贛撫工匠”選樹評選工作,得到社會的廣泛參與和積極支持。在層層選樹推薦、網絡投票基礎上,經市“贛撫工匠”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及專家組評審和市政府市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授予李啟幫等20位同志“贛撫工匠”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