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家電企業銷售的部分產品市場銷售價格與國家家電下鄉政策規定和企業申報價格不符, 家電下鄉虛報價格、以舊換新騙補現象仍然猖獗,肆無忌憚,其中不乏著名品牌。而更主要的問題是:虛標價格、冒充“家電下鄉”的產品、售后服務不規范,承諾不到位等問題。
針對家電下鄉政策之后出現的企業商家騙補現象和違法行為,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等部門分別于去年6月和今年1月聯合發出文件和緊急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監管,堵塞管理漏洞,防止各種騙補等違規行為的發生,并先后通報了部分家電下鄉騙補違法違規企業,其中不乏我國著名企業。
然而,據中國質量萬里行近日在廣東、湖南、黑龍江、山西、湖北、上海、寧夏7個省、市、區的31個品牌調查發現,76%家電企業銷售的部分產品市場銷售價格與國家家電下鄉政策規定和企業申報價格不符, 家電下鄉虛報價格、以舊換新騙補現象仍然猖獗,肆無忌憚,其中不乏著名品牌。
這些企業和商家無視法規、頂風作案,嚴重侵害農民消費權益,侵吞國家財產,有關部門的監管也仍然處于失控狀態。
今年1月份中國質量萬里行在部分省市對家用電器行業中問題突出的家電下鄉銷售情況和售后服務進行了專題調查。本次對25個下鄉家電品牌進行了明察暗訪調查,規范的占24%,價格虛高占52%,冒充家電下鄉產品占23%,對49個品牌家電企業的售后服務進行了暗訪。問題主要發生在虛標價格、冒充“家電下鄉”的產品、售后服務不規范,承諾不到位等。
1.虛標價格
在廣東、湖南、黑龍江、山西、湖北、上海、寧夏等地發現,52%家電企業銷售的部分產品市場銷售價格與國家家電下鄉政策規定和企業申報價格不符。如:在山西千峰國美商場銷售的某品牌電視,中標價格為2699元,減去13%的國家財政補貼,銷售價應為2348.13元,但在實際銷售中商場標價為2999元,多賺了消費者650.87元。這就是所謂的虛標價格,從中可以看出最終到了老百姓手里,還是比原來的價格貴。這樣,表面上看老百姓得到了“家電下鄉”的實惠,事實上全部的錢都被廠家和經銷商聯手套走了。
類似該種現象同時發生在康佳、創維、格蘭仕、美的、新飛、伊萊克斯、星星等品牌中。#p#副標題#e#
2.非家電下鄉冒充家電下鄉產品
本次調查有25%的產品,假冒家電下鄉產品。在廣東和湖北家電市場,調查人員發現在個別商場銷售非中標家電,在家電下鄉系統中無該產品信息。如在廣東清遠日美贏之城商場發現松下、格蘭仕等品牌的家電,從外觀上有家電下鄉標識,但家電下鄉查詢系統中均無該產品信息,涉嫌冒充家電下鄉產品。同類現象在山西、黑龍江、寧夏等地均有。
3.售后服務不規范,承諾不到位
在對49個品牌家電的售后服務進行暗訪時,在本次調查中能夠如約到位的占總調查數的69%,沒有上崗證的占42%,不帶維修記錄單的占53.8%,沒帶收費標準的占39.8%。
4.上門服務問題多
《中國質量萬里行》調查人員于2010年12月29日報修林內熱水器,報修“打不著火,有異味”,要求上門維修,對方客服回答:不是在本地買的一律不維修,調查人員說“那我要是熏死了怎么辦?”對方回答“熏死也不管”拒絕上門服務。
同時發現一些外資品牌和合資品牌在全國各地的售后服務都由代理商承擔,因此,造成不能及時上門,或拒絕上門等現象出現。
服務無法按約定時間上門
不能按時上門,是做售后服務的最大問題,本次調查的品牌企業,有31%的企業不能如約上門,還有部分家電企業的售后服務嚴重缺失,到調查人員截稿時,也未見上門維修,售后形同虛設。
服務態度差
在對家電企業進行客服電話暗訪時發現,春蘭、林內、阿里斯頓、星星家電客服人員服務態度較差,不夠耐心。
上門服務要遠程費
在本次調查中使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廣東清遠記者撥打了能率熱水器800服務熱線時,能率熱水器的客服人員提供了當地維修站的電話,但同時提出上門維修要客戶提供上門遠程費,廠家售后網點不健全,要消費者買單。
上門服務無上崗證和收費標準
不知是維修人員的疏忽,還是維修網點的“救急”,有些家電售后服務人員,上門沒有帶上崗證和報價單,消費者不明來者身份,無法確認代表哪一家企業,讓消費者感到不安全。上門維修不給維修記錄,不給收據,不帶收費標準,不能明明白白地消費,消費者沒有知情權。
應讓不誠信企業承擔“成本之痛”
針對部分地方在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活動中存在監管不嚴、騙補行為有所抬頭等問題,財政部會同商務部1月8日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監管防止騙補等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以下稱“《通知》”),提出要將2011年作為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監管年,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監管,堵塞管理漏洞,防止各種騙補等違規行為的發生。
要求各地高度重視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工作。對查實有騙補等行為的相關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及銷售網點,將采取取消中標資格、投標資格以及扣繳保證金等多種方式予以嚴厲處罰。
同時,將建立企業黑名單制度,實行全國通報,違規企業5年內不得享受國家有關政策優惠,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對存在違規違紀的地方行政主管部門直接責任人,依法依規從嚴處理。
家電產業研究專家劉步塵認為,發現問題沒有什么可怕的,關鍵是要承擔。懲罰如果不“打痛”,就等同于默許和縱容。“惠民工程”變成“害民工程”,這就不僅僅是錢的問題了,傷害的不僅是堅持原則的人和消費者,更是整個社會。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姜鑫民教授分析認為,“還要鼓勵行業自律,特別是家電領域的國企,應作表率。對于誠信守規的企業,相關政府部門應有獎勵制度,正面鼓勵;而對于鉆營‘騙補’的企業,不但要在經濟層面上予以重罰,最好還要在行業資質上給予降級,更要向全行業、全社會通報,讓不守誠信的企業承擔‘作假騙補’的成本之痛。”“最重要的是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對行業的不法行為進行監管,在職能部門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鼓勵社會各階層參與遏制騙補行為的‘打假’行動。如此全方位防患于未然,才是治本之舉。”
看來,還是老問題:法律的尊嚴和誠信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