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目前中小企業的困境,政府不會視而不見;而重視中小企業,也早已是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和共識。
截至2009年9月底,全國工商登記的中小企業達1023.1萬戶(不含3130萬個體工商戶),占企業總戶數的99.6%。創造的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上繳稅收約為國家稅收總額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困境源于高成本 政府已出臺相應措施
關于中國這一波中小企業危機,全國人大常委、經濟學家辜勝阻說,當前中小企業,特別是大量的微小企業面臨全方位的高成本。主要表現在:
一是前所未有的融資難,現在不到10%的中小企業能從正規金融體系得到貸款,80%的小微企業靠民間借貸解決融資問題;二是十分嚴峻的“用工荒”,“用工荒”表現為“招工難”,“用工貴”,“留人難”。溫州調研發現,溫州企業的員工流失率特別高,招工十分艱難;三是全方位進入高成本時代。利率、匯率、稅率、費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讓金“三金”,原材料進價和資源環境代價“兩價”,九種因素疊加導致企業的成本直線上升。
針對此,10月1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多項金融、財稅政策措施,意在降低中小企業的高成本及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美、日、歐均在積極扶持中小企業
然而,并不是只有中國的中小企業面臨著這種困境。日本央行6月15日宣布,將新推出總額5000億日元(約合62億美元)的融資支持計劃,以鼓勵金融機構向擁有技術力量的日本中小企業提供無需不動產抵押或他人擔保的貸款。
美國財長蓋特納10月18日說,美國經濟復蘇依舊面臨較多困難,美國中小企業也面臨嚴峻挑戰,美國政府應當給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支持。他還強調,奧巴馬政府近期提出的就業促進法案能創造將近200萬個就業崗位,也會給中小企業的發展“輸血”,國會應當盡快批準這一法案。
相對來說,歐盟做得最好。針對2008年的金融危機,歐盟委員會于2008年12月出臺“小企業法案”,希望通過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便利、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改善市場環境、促進中小企業國際化等措施,改善中小企業經營業績,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并促進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