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的的沃鞋業圖1
福建泉州的的沃鞋業圖2
福建泉州的的沃鞋業圖3
——訪福建的沃鞋業董事長吳綬鋌
中國的商業版圖中,企業的多樣化是顯著特點,而多樣化本身也正是高素質企業中必須體現的內容,正如我們所提倡的:高素質企業不必是大企業,不必是品牌企業,但一定是生產優良產品,對社會有益,對人們有幫助的企業。標準之下,企業的特點可以很靈活,近距離接觸他們,可以體會中國企業對于高素質的真實看法。
一個獨創性的樣本
位于福建泉州的的沃鞋業是一家規模適中的制鞋企業,在當地,制鞋企業數以千計。而之所以挑選這家作為高素質企業考察的樣本,是因為企業產品的代表性。正如董事長吳綬鋌所說,生產合格的產品并不應該是企業唯一的追求——環保、特色和可持續競爭力,同樣需要為企業所重視。
在這家企業的產品語言中,環保和獨創性似乎是對高素質企業的最好呼應。源自葡萄牙的軟木原材料,獨創的工藝以及董事長吳綬鋌本人的技術背景,都讓這家企業顯得獨具特色。也成了我們挑選樣本的理由。
談到我們請專家給出的高素質企業標準,吳綬鋌也有自己的看法。比如第一條:企業每一次都能把事情做對。在吳綬鋌看來,這似乎應該是企業的本職工作。做對事情,是克勞士比中國學院楊鋼院長多年來提倡的概念,這一概念的核心即是企業的產品質量。按照楊鋼院長的劃分,中國大多數企業目前還處在二三階段之間,這并不是個讓人樂觀的統計。因為在三級之上,還有“預計會有一些缺陷”和“零缺陷”兩個級別的高標準。
吳綬鋌拿自己的企業對照標準后談到,他們應該是處在第三階段的后期,即從傳統質量觀向現代質量觀過渡的階段。這就意味著,企業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質量改進過程,并且將客戶的抱怨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為了印證這一點,我們參觀了其流水線上的質量控制關口。由質量檢驗員把關的質量檢驗流程確實在不間斷地進行。沒有用到任何高科技手段,但他們對富有經驗的質量檢測人員非常信賴,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也認同這一點,因為從質量檢驗員熟練的手法和姿勢能夠看出,她對眼前的瑕疵應該有著極高的敏感。但是由多層材料組成的新型鞋能夠完全由人工和肉眼判斷瑕疵嗎?客戶的反應似乎更能說明問題,而這一點,需要通過統計長期的客戶投訴率來確認。
質量意識關系穩定盈利
除了產品,如何給企業員工營造一個學習的環境對企業主來說同樣是個挑戰。人力資源部應該為員工提供質量教學的機會,整個企業應該彌漫著學習的氛圍。關于這一點,吳綬鋌坦言,這樣的標準可能并不適合所有企業,特別是像他們這樣的中小企業。在這里,員工的工作比較忙碌,個人學習意愿也要根據環境而定,如果硬性地提供培訓和授課,那么很多員工可能并不愿意將可以換來工資的時間用在這上面。而且,作為企業主,他覺得把這些成本用來提高工人的工資和福利可能會更好。
當然,質量意識的培養對于高素質企業的形成必不可少。吳綬鋌認為,這一點在他們這樣的機構設置相對扁平化的企業較易形成。他舉例說,自己本身就是研究制鞋技術的,特別是對自己的主打產品,以軟木為主要原料的環保鞋可謂了如指掌。對產品的任何瑕疵,他首先就難以接受。“如果你不懂,你或許可以忽略,但是你比技師還要懂,那就會提出比別人更嚴的要求,看到不合格產品也就更難受。”
企業要生存下去,必須實現盈利和增長。但高素質企業的盈利和增長是穩定的。吳綬鋌認同這一點,他覺得企業的利潤是保證企業本身和員工發展的必然因素。而可持續和穩定的盈利則需要通過優良的產品和合理的營銷來實現,企業同時還必須有長期戰略。德國博肯是全球軟木鞋最大的生產企業,產品在中國市場往往要賣到五六百甚至上千元。吳綬鋌說,他們的原材料和技術可與博肯比肩,但是價格只是博肯的三分之一,而未來他堅信軟木鞋會在國內掀起一股流行,自己企業的產品未來的定價將會控制在二百元以內。同時,從現階段開始,他們就著手減輕經銷商庫存壓力,開拓營銷渠道。而這一切已經為企業帶來了不錯的效益,做好現在就是為將來打下基礎,企業穩定的利潤和發展相信是可以預期的。
在盈利的同時,吳綬鋌認為客戶的需求是可預測的,國內市場運動鞋類競爭十分激烈,而有特色的休閑鞋則相對缺乏。環保和實惠的理念,可能會在未來引導主流,提前做好準備,做好遠景規劃,好過亦步亦趨地緊追市場。如老福特所言:客戶需要的只是一匹跑得更快的馬,但我們要給他一輛車。
產品質量是高素質的核心
相對于高素質企業中其他標準,人們在一個企業工作的自豪度較難以衡量。這無法量化,但又事關重大。企業都想成為最受人尊敬的企業,但要做到這一點,不僅使員工滿意,還要使和企業有關的所有相關方都有同樣感覺。吳綬鋌對標準上的這一條非常感興趣,他笑言自己就以自己的企業為傲。但董事長的態度能否代表員工的態度,能否說明客戶和相關方都會以和企業有關而驕傲呢?
吳綬鋌對于這一點,坦言自己難以下結論。但他同時承認,一個企業必須要給自己的員工帶來歸屬感,即使不能做到以企業為家,也要能夠自信地說出自己企業的名字。而這一切都依托于企業產品的口碑,誠信以及社會責任感。
他談到,在泉州晉江一帶,中小企業非常之多,相當一部分企業都面臨著不小的生存壓力,可能今天這家企業還在,明天就已經消失了,而同時又有別的企業填補進來。員工自豪感、客戶滿意度、社會責任感這三者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難以兼顧,但這確實應該成為企業追求的目標。
吳綬鋌說,別的可能難以量化,但在產品質量這一點上,自己的企業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在他看來,國內一部分企業難以把持住道德底線,假冒偽劣數不勝數,自己的企業也受到了假冒偽劣產品的困擾。他舉例道,福建的海鮮不錯,但聽說別的地方有在海參摻雜糖或者沙子,以增加重量。
還有一些燕窩其實是鳥糞。企業做到了這種地步,如何奢談自豪感和責任感。而生產好的產品,就是社會責任感的最好體現。有些企業以做慈善為榮,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提供優質產品,讓自己的員工能夠堂堂正正出門,就是目前所能夠做到的。這就是高素質企業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