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記者 潘鳳亮
新中國60年的滄桑與輝煌,昭示著波瀾壯闊充滿夢想的未來。在過去60年的輝煌成就之上,我們會建造起牢不可摧的質量大廈。由質量興國到質量強國并非一條坦途,我們一直在路上,信心堅定,執著不悔,夢想正在離我們越來越近。
新中國建立60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77倍,財政收入增長約1000倍,外匯儲備增長1萬多倍。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后,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制造”日益享譽世界,“中國創造”正在發揮潛能。質量興國的堅實足跡成就了今日中國的光輝形象。
隨著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融入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偉大實踐,未來中國的建設成就將會更令世界矚目,實現更富強勁動力的、可持續的發展。中國的質量振興戰略會逐步完善,為下一階段的經濟騰飛注入活力。
黨的十七大對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了明確要求,為未來中國科學而高效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描繪出了一個美好而宏偉的愿景。各項建設都將在黨的路線方針指引下高效運轉、有序前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都將迸發出長足的動力,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將協調推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和諧運行。未來中國必定會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一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必將得以建成,一個速度結構和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發展格局必將得以實現,中國人民將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經濟社會的永續發展將會成為現實。
《質量振興綱要(1996年-2010年)》業已基本完成,新的更高標準的質量規劃和宏偉藍圖正在繪制。各級政府紛紛將質量振興提升到了戰略高度,加強質量工作正越來越成為舉國的自覺行動。目前,全國已有9個省開展了“質量興省”活動,有1898個縣(市、區)開展了“質量興市”活動,占全國縣(市、區)總數的66%。隨著質量振興規劃的全面鋪開,中國的質量建設將不斷產生新的飛躍。
我國的質量法制建設正在趨向完善,未來這條作為根本保障的質量“生命線”將更加牢固。目前,我國已形成了由8部法律、11件行政法規、211件部門規章以及100件地方性法規和96件地方政府規章組成的質檢法規體系。這一體系的建立,為我國質檢工作走上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法制監督建設和質檢法制隊伍建設同樣成就顯著。一個有質量和法制保障的國家,未來的發展必定是前路光明的。
市場經濟體系趨于成熟,市場規則進一步確立,我國正在深度融入全球化經濟格局。經歷過風雨洗禮的中國企業,必將以更高明的戰略、更成功的姿態參與國際化競爭。隨著市場秩序的完善,市場競爭將變得激烈而有序,不失殘酷而又趨于公平。國內企業的抗打擊能力將進一步增強,而質量振興同樣是企業生存的法寶,更多質量過硬的產品和品牌將紛紛打入國際市場,為中國的國際形象增光添彩。
政府部門推行質量管理體系更是帶來了可喜的變化,在服務民眾的同時也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由質量管理制度所保障的一系列轉變,必將使政府的行政效能發生根本的改觀。今后中國會出臺政府機關導入ISO質量管理體系的國家標準,還將研究探索將現代計算機技術和ISO管理有機結合,運用現代科技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以人為本,在技術操作層面進一步提高機關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中國的經濟成就令世界矚目,這得益于經濟改革與管理當中質量體系的完善、質量含金量的提升。中國的質量管理體系擁有很大的原創成分,從“鞍鋼憲法”到“郝建秀工作法”,都是我們的生產者和管理者在實踐當中的創造。近些年來,我們也吸收了外國的先進管理經驗,“土產品”與“舶來品”水乳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管理風格。更為開放、更富于創造力的中國,必將迎來一個管理科學飛速發展的新時期,管理效率和經濟成就也將因此而出現新氣象,締造新奇跡。
我們一直行走在路上,從未停歇,也不敢懈怠。正因為過去我們創造了輝煌的成就,未來中國一定得交出一份更為令人滿意的答卷,一份無愧于歷史和先人的答卷。我們循著先人的足跡一路走來,在經歷坎坷之后走得越發堅定執著。
我們應該看到實現質量強國之夢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看到我們當前質量建設事業中的種種不足。
質量振興不僅是政府部門和經濟決策者的事業,更是全民族的事業。中國的質量振興事業踏上了新的征途,馬不停蹄,夢想在望。我們正堅定地朝著下一個宏偉目標邁進,以一個民族復興的內在動力,締造一個世界領先的質量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