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武大質量院)在京召開《2012年中國質量發展觀測報告》成果發布會。
作為中國高校最具影響力的宏觀質量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機構,武大質量院歷經3年準備,于2012年開展了對中國質量的大規模調查工作,形成數據64.7萬條,并編寫了《2012年中國質量發展觀測報告——面向“轉型質量”的共同治理》。
目前該報告已由中國質檢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該項調查歷經問題確定、問卷設計、樣本選擇、實地調查、數據統計和總體分析六個階段,在我國首次得出了對中國質量完整觀測的數據結果,為我國質量的科學決策和有效治理提供了基礎性的支撐。
同時,該項目也是武大質量院承擔的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質量安全評價與網絡預警方法研究”(批準號:11&ZD158)的階段成果。
本次觀測針對產品、工程、服務和環境四類主要的質量領域,將每一個領域的調查內容確定為了四個方面:
質量滿意度、質量安全感受、質量公共服務和公民質量素質,共設計了226個調查問題,全方位地反映區域宏觀質量的狀況。
當前我國質量狀況的評價大多是基于感性的評價,或者泛泛而論缺乏定量的數據分析,該質量觀測報告基于大規模的觀測數據,首次全景式展現了我國質量的基本狀況,對不同領域的質量狀況有了定量的分析結果,給出了具體的得分,明確了我國目前最具風險和最需治理的質量領域與對象,得出了制約我國質量發展的主要約束因素。
報告得出的結論顯示,我國質量發展的總體狀況是穩中有進,總體得分介于“較不滿意”和“較滿意”的區間,質量安全狀況總體平穩,未出現全局性質量安全風險,質量結構性問題突出,企業的質量主體責任未能得到真正確立,質量發展中的“軟能力”不足,質量的全社會總投入不足等主要觀點,并對消費者最不滿意的質量領域、消費者質量安全風險感受最高的領域、消費者最易受到傷害的公共領域、消費者得知重大質量安全事件后的主要感受等進行了分析和歸納。
據課題組介紹,本次赴全國26個省、48個地區深入調查當地的宏觀質量狀況,獲得了各地消費者的大力支持。
消費者普遍認為,武大質量院設計的調查問卷內容豐富、覆蓋面廣,包含了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所涉及的多個方面,并且區分了不同的維度,將他們所關心的質量問題分得更加細致,在做調查問卷的過程中,也增加了他們對質量領域的相關知識,對他們更加理性地認識我國質量問題提供了理論性的指導。
更為重要的是,在我國消費者維權渠道不暢的情況下,武大質量院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質量問卷調查,是普通消費者反映他們對質量問題心聲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