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乘客反映南方航空部分航線給旅客提供的配餐標注虛假信息,“連廠家電話都沒有,廠址也是假的”,懷疑存在安全隱患。
為一探究竟,5月21日19點45分,記者在上海虹橋機場登上了南航3150飛往南陽的航班。
起飛后大約半小時,空姐開始發放面包。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注意到,包裝面包的紙盒有些粗糙,其標注的信息顯示,該食品有“QS”標志,由南陽市宛城區百福園食品廠生產,地址為南陽市人民北路107號,但廠家電話、相關配料等沒有標注。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必須有中文廠名,中文廠址、電話、許可證號、產品標志、生產日期、中文產品說明書、如有必要時還需要有限定性或提示性說明等等,凡是缺少的均視為不合格產品。上述要求缺少其中之一,均可視為“三無產品“。
坐在記者旁邊的楊先生當時就向空姐質疑,“你們這是什么配餐,這不是三無產品嗎?怎么能這么對顧客不負責任。”他還稱,“我知道這個廠就因為產品不合格被查處過,你們竟然還用……”
機上空姐解釋,“我們一直是供應這種食品,如果您吃了不舒服,我會和領導反映的”。
楊先生拒絕食用此“免費的晚餐”,“這個面包生產廠家我查過,根本就不具備航空餐生產標準,南航就是圖便宜。”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了解到,最近幾個月飛機上一直提供這種面包,偶爾會有調換,“都是這個,我們也吃這個,不會有啥事的。”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南航飛機上提供的這種面包配餐竟“來路不正”。
5月22日,記者致電河南南陽宛城區質監局食品科胡科長咨詢相關情況。查詢了有關資料后,胡科長告訴記者,“百福園食品廠有生產許可證,登記地址為伏牛路南端”,而并非面包包裝上標稱的“南陽市人民北路107號”。
有沒有可能是廠家更換了地址?
“別說換地址,就是增加車間,生產許可證也需要重新審核。”胡科長表示,“假如該廠在人民北路107號生產的話那就是無證生產,是要查處的。”
根據胡科長提供的信息,記者通接了百福園食品廠王總的電話。但王總明確否認向南航提供過航空配餐。“我們廠一直在伏牛路,從來也沒在人民北路生產,更沒有給南航供應過面包。”
那南航的這種配餐面包究竟來自何方?在南陽返回上海的南航航班上,乘務員對此依然沒正面回答,仍稱“吃了有問題會和領導反映”。
河南南陽宛城區質監局食品科胡科長認為,來路不正的這種航空配餐屬于“不安全食品”。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了解到,航空食品可以由機場航食公司供應,也可以由航空公司航食供應公司供應。而航空食品生產廠家通常由航空公司注資成立或指定生產。據中國民航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艷華介紹,南航“有自己的配餐公司”,如中國南航公司航空食品部鄭州航空食品廠。
《空運商務》雜志的一篇文章曾報道,南航配餐致力于“打造優質安全的空中美餐”,其配餐量不僅創造中國第一,而且以其美味可口、營養豐富、安全便捷等特質代表著“中國一流精品”。
那這樣的“一流精品”為什么沒有提供給乘客,反而提供的是“來路不正”的產品?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或是為了“降低成本”。
據國家民航總局統計數據,消費者針對航空食品的投訴近年來有上升趨勢。“如果旅客提出更高的要求,航空企業應該適應市場的要求及時轉變,對航空食品進行更為規范化的管理。”李艷華認為。
但實際上,從生產到銷售,航空食品制造商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市場,形成了相對封閉、“自產自銷”的內部運作鏈條。
而對航空食品的質量監管也相對欠缺。
中國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邱寶昌律師就認為,盡管航空食品跟其他普通食品一樣,在生產和包裝等方面都要符合法律法規,接受相關的質量監督,但實際監管過程中,民航部門和質監部門都擔當了監管主體,最終卻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職權分配模糊不清,甚至造成了監管的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