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在椅子上的李秋丐。
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文/李望
突漲的藥費與強制遣送
李秋丐,溫州永嘉縣黃南鄉深龍村人。現年37歲的他,已有20多年的間歇性癲癇病史。父母為他治病,四處求醫問藥,曾多次送他到溫州市精神病院(現民康醫院)和康寧醫院住院接受治療,均未能治愈。因家庭經濟窘迫,李秋丐無錢住院治療,只能在家靠藥物維持病情。
2008年12月30日,斷藥后的李秋丐再次癲癇病發作,神志不清,將鄰居老太的頭部打破,賠付了5萬余元醫藥費。這次禍事之后,家人怕李秋丐再次惹出事端,只好用鏈條將他鎖起來關押在家里。由于被鎖,李秋丐日日尖叫、樣貌猙獰。家人不忍心,遂將他送至溫州民康醫院進行康復治療,醫院以“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收治李秋丐在二病區住院。
5萬余元的賠償款,令原本困難的李家雪上加霜。在向當地鄉政府和民政局提出申請半年后,2009年6月7日,縣民政局批準李秋丐為低保對象。
據當地政策,低保對象或特困戶可以到民政部門辦理“醫中醫療救助”手續,享受醫療費減免救助。同年6月12日,永嘉縣民政局和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醫合辦”)核準李秋丐為“醫中醫療救助”對象,并指定他到溫州民康醫院就醫。6月16日,民康醫院與李秋丐家屬簽訂了“溫州市困難群眾醫中醫療救助對象”承包協議。理論上,此后李家每月只需支付住院費500元,其它高額醫療費用就全部交給民康醫院“處理”。
而此前,李秋丐在民康醫院的醫療費達16000多元,雖已交付12000元,但尚欠醫院醫療費4000多元。2009年7月8日,李家人到民康醫院交納欠款時,被收費處醫務人員告知:李秋丐已辦理“醫中醫療救助”手續,賬面無顯示欠款,只顯示本月“醫中醫療救助”自理承包費500元,無顯示預付款。考慮結算不便,李家人當日預交李秋丐3個月的自理承包治療費共計1500元(按時間計算,李秋丐的“醫中醫療救助”自理費用已交至2009年9月16日)。
在李秋丐享受“醫中醫療救助”的3個月中,民康醫院發展部、財務室多次向李家電話摧款,說李秋丐已欠費17000多元,如不及時交費,醫院就會將病人遣送回家。令李家人大為不解的是:2009年6月16日批準辦理“醫中醫療救助”手續時,欠民康醫院醫療費也就4000多元,不到3個月時間怎么突然漲到17000多元了呢?
2009年9月9日,李家對醫療費提出質疑,要求院方提供醫療費用清單,但民康醫院卻百般推委。最后經家人再三要求,醫院才把李秋丐的住院醫療費明細清單,以電子郵件形式發送到李家的電子郵箱。
9月18日上午,院方未經患者家屬同意,強行將李秋丐遣送回家,隨即驅車揚長離去。此時的李秋丐精神不振,體質虛弱。當天下午3時左右,李秋丐舊病復發,倒地不省人事,10分鐘后癥狀消失。次日上午,李秋丐在楊梅園突然癲癇病發作摔倒,致使身上多處外傷,血流不止。幸有鄰居在山上看到,及時背他下山。
9月20日,李家再次將李秋丐送返民康醫院,可醫院要求家屬繳清17000多元欠款后再做收留決定。由于當時手頭現金不足,李家人只得將李秋丐轉送康寧醫院治療。“在急診室觀察一了個晚上,就花費近2000元,然而總算是保住了一條命。” 李秋丐的大哥說。
醫療費用監管問題凸現
然而,李家對李秋丐的巨額醫療費開支一事并沒有罷休,他們要為自己討個說法。
在民康醫院出示的李秋丐住院清單上,李家人經仔細核對后發現:民康醫院收取李秋丐西藥費、化驗費、檢查費、治療費、床位費、診察費、護理費等8大內容,合計有80多個收費項目。從2008年12月30日至2009年9月9日,民康醫院每周為李秋丐做一次“陽性癥狀評定量表”、“陰性癥狀評定量表”、“精神護理觀察量表”、“癥狀自評量表/次量表”……
當問及為何要給病人做這么多量表時,胡立榮回答:我們精神病醫院,口服藥價格都是很低的,我們只能靠這些(量表)來賺錢。醫院要考慮病人貧富分化的因素,許多病人生活困難,無力支付醫療費時,都是醫院把“利潤”賠進去的。溫州市一醫、二醫等公立醫院和康寧等民營醫院均帶有某種商業操作性,民康醫院的商業操作空間為最低。
據清醒時的李秋丐自己介紹,他在民康住院期間,除每天給幾顆口服藥外,并未做過任何檢查和檢測,這些所謂的“量表”收費項目全部是虛假、編造的。
2009年9月22日,當李家向民康醫院收費提出異議時,胡立榮表示,同意李家付清前面的4000多元欠款,再減免2000元慈善救助金,只需再支付2000多元醫藥費就能結賬。“這樣結算大家都不吃虧,我們到民政部門去報銷多少與你們無關。反正這是公家的錢,與你們沒關系。”然而就在醫院與李家辦理結賬手續時,財務科一位女科長卻當場把胡立榮拍板處理結果推翻,最終雙方不歡而散。
“解鎖行動”隱憂重重
李家人說,李秋丐住院治療9個月,出院不到2天時間,其癲癇病就頻頻發作。面對家屬的質疑,民康醫院院長胡立榮說:一般癲癇病人在家如能按時服藥,有人照顧護理就沒問題。因癲癇病目前尚無法醫治,病人都靠藥物控制。住醫院服藥治療和住家里服藥治療,其效果是一樣的。患者住在家里還能得到親人的關愛、照顧,效果應該比住醫院好。此外,住家每月所需也就200~300元,住院則至少需要4000~5000元,“其實你們住院也不劃算”。
據了解,溫州市永嘉縣常住人口近百萬,在冊精神病人達3800多名。一些邊遠貧困山區病人的家屬因無錢為患者治病,或放任其四處游蕩,或將他們鎖在房間和自制鐵籠里。精神病患者,就猶如一枚定時炸彈,成為該縣重要的不穩定因素。
鑒于此,溫州市政府于2007年出臺了名為“解鎖行動”的救助計劃。該計劃的第一步便是對全市被鎖在家里的精神病患者進行康復治療,醫療費用由11個縣(市、區)各自負責,民康醫院和康寧醫院具體負責治療。一時間,“解鎖行動”搞得轟轟烈烈。
現如今,談起“解鎖行動”及“醫中醫療救助”,永嘉縣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員無奈地說:“‘解鎖行動’是我們首先提出來的,本意是好的。但我們縣財力有限,醫療費又這么高,如果讓患者都長期住院治療的話,靠目前的財力還是遠遠不夠的。現在看來救助精神病人已成為一個無底洞,資金源源不斷注入,但收效甚微,僅我縣每年支付給民康和康寧醫院醫療經費就達到1000多萬元。”
日前,李秋丐家人針對民康醫院亂收費的問題,分別向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相關部門及該院所在地的衛生、民政、物價和農合辦等多個部門進行舉報投訴。據了解,有關部門已展開調查。